組成申論試卷的三部分——注意事項、材料、作答要求,眾所周知,材料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申論要拿高分,需讀好材料,相信最后定能應有盡有。那么今天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就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科學高效地讀好申論材料。
一、問題為導向
閱讀材料經常會有這樣的感受:材料能讀明白什么意思,但是讀完感覺沒有收獲。究其原因是單純理解材料,沒有結合題干。以2017年安徽省考A卷的第一題為例,題干是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求快風氣形成的原因,需要抓住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原因,這個相信大部分考生都能把握,另一個就是求快風氣,材料每一段都在為題干服務,閱讀時需要找準哪些內容表達的是求快風氣,定位準確求快風氣,才能找準其原因。磨刀不誤砍柴工,題干分析準確全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二、關鍵詞句批注法
常說申論答案都在材料中,70%的答案要點直接來源于材料,20%需要間接理解概括,還有10%是可以放棄的,但是考生經常將大部分精力用于攻克那20%的難題上,屬于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在閱讀時切忌不要主觀過濾,以2016年安徽省考A卷第一題90后創業優勢為例,材料一的第一段常常被考生忽略,第一段的第二句首詞“而”連接兩個場景,屬于具體案例,第三句“這兩群人都”表示對前面的案例進行總結,“驗證”表示揭示本質,因此“中國社會對創業熱潮日益增長的興趣”可以確定為關鍵句,再由創業熱潮可以確定是創業優勢;后面是創始人的觀點屬于權威人物觀點,屬于關鍵句;最后一句破折號表示“驗證、證明”的意思,因此破折號后面一句也是關鍵句。因此得出第一段的要點一共三句話,用直接客觀簡潔的方式將三句話表述出來即可。通過對歷年省考材料的總結,要點句子的出處有以下規律:一、關聯詞出現的地方,尤其是存在感較低的“并”“而”“更”要仔細。二、首尾句比較簡短,未出現數據案例一般表示總結。三、標點符號雖小有大用。省略號后面一般表總結,分號表示并列前后同樣重要,破折號后面一般揭示本質。大家在做題時要仔細閱讀批注,總結規律,切忌走馬觀花。
三、宏觀把握材料邏輯
如何宏觀把握呢?首先可以先大概瀏覽材料,觀察段首是否有關聯詞,比如安徽省考2017年A卷第二題概括D公司應對車市發展新趨勢的經驗,材料第二段首詞“然而”表示轉折,第四段首詞“與此同時”,表示并列,因此要點應該是從第二段開始,2-4段每一段都有要點。其次必須打破一讀到底的閱讀習慣,在讀完一段材料之后要回頭總結這一段的核心大意,一般出自段落的首尾句或者這一段的高頻詞匯。在閱讀下一段之后需要與第一段的內容比較分析,如果核心詞出現相同或相近意思的詞匯,那么同屬于一點,如果不確定是否要合并,那么建議分開書寫,一般標注完在3-7個要點比較合理。材料邏輯的訓練需要大家先有意識,通過大量的材料加強訓練。
凡學問者,皆有術法道三大層次。關聯詞、首尾句等閱讀方法屬于技巧,是材料閱讀理解的基本層次;當通過大量的真題訓練之后,于術精通而升華成理,即將真題材料反復揣摩,總結規律,領會出題人的意圖。在閱讀材料中靜心思考,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繁華,此乃人生之道也。
相關推薦:
2019公務員申論熱點 | 申論范文 | 申論指導 | 經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