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申論題目對作答字數都是有明確要求的。很多考生剛開始準備公務員考試時常常面臨著給定字數不夠用的情況。這里面最核心的原因在于考生的概括能力比較弱,寫出的話語意思都比較零散,概括性不強。既然概括如此重要,那何為概括呢?官方定義的概括:把抽象出來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特征綜合起來,并推廣到同類事物上去的過程。這樣的定義過于抽象,不利于大家的理解。按照申論的考試特點,現將概括定義為:將材料由多變少,提煉共性、本質的話語。
一、案例呈現
以2012國考申論副省級考題為例:
某媒體報道:當前醫療領域,個別醫生不講醫德,“開單提成”收受醫藥產品銷售回扣的現象屢禁不絕。更有甚者,將病人視作唐僧肉,不從病情出發,多開貴重藥品,動輒作“CT”、上“核磁”,徒增患者負擔,為小團體牟利。另有報道指出:在教育界,也有一些學校出現少數教師借補課、家訪、排座位、安排班干部等事務,公然收取好處的現象。某市一中學給學生家長每人寄了一封信,在信上學校劃定了20本名著,要學生到“指定書店”購買。很多家長認為,學校給指定的書店打廣告,個中原委令人生疑。還有個別領導干部忽視自身的道德建設。出了事故,主管領導極力隱瞞事實真相者有之;面對群眾的質疑,搪塞推諉者有之。還有些干部利欲熏心,玩弄數字游戲虛報功績,甚至大搞損害民生的“政績工程”希圖換來個人的升遷。問題:給定資料反映了市場經濟背景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問題,請對這些問題進行概括和歸納。
二、案例解析
解析:1、由多到少:(材料中大篇幅的在講故事,需要概括)醫療領域醫生不講醫德;教育界教師公然收取好處;領導干部忽視自身道德建設。2、提煉共性:醫生、教師、領導干部這三個職業都缺乏職業操守。因此得出答案:缺乏職業操守。醫療領域醫生不講醫德;教育界教師公然收取好處;領導干部忽視自身道德建設。
這樣的答案語言簡潔,用語規范,體現出考生的概括能力,分數當然會更高。很多考生在長時間的練題中效果不明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概括能力的忽視。希望廣大考生在練習的過程重視這項能力的提升。
相關推薦:
2019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