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考申論出題形式一直在變,上海公務員考試也相應受到這種趨勢的影響。國考2010年開始分副省級和地市級,2011年上海公務員考試也開始分A、B卷。相對于國考出題形式的千變萬化,上海公務員考試還有其獨特的特點。下面,中公教育專家就對2011年及之后的上海申論A、B卷試題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
一、申論主題
十八大報告確定了“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就是指政府施政要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這五個方面整合為一體去考量,而申論主題的類型亦與之相吻合,不會跳出這五大方面。同時,由于對同一問題的處理角度不同、解決方式不同,主題會出現差異。從近幾年的申論主題來看,主題的選擇不再單一化,同時涉及多種領域的主題增多。以 2018年上海市公務員申論考試B類試卷為例,其考查的是“城市治理創新”主題,屬于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的結合,材料更是選取了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熱點內容,覆蓋多領域,呈現出交叉性的特征。 但是,上海市公務員考試的主題類型傾向性還是很強的,即主打“政治牌”,側重選取與政府工作密切相關的題材。
2011—2019年上海公務員考試申論試卷主題、歸屬領域一覽表
年份 | 試卷主題 | 歸屬領域 |
2019年 A 類 | “創新” | 經濟 |
2019年 B 類 | “契約精神與海納百川” | 社會+文化 |
2018 年 A 類 | 理想信念 | 政治+文化 |
2018 年 B 類 | 城市治理創新 | 政治+經濟+社會 |
2017 年 A 類 | 提高公共服務滿意度 | 政治+社會 |
2017 年 B 類 | 工匠精神與民族復興 | 政治+經濟+文化 |
2016 年 A 類 | 市場監管 | 政治+經濟 |
2016 年 B 類 | 抗戰精神 | 政治+文化 |
2015 年 A 類 | 社會治理創新 | 政治+社會 |
2015 年 B 類 | 城市文化傳承 | 文化 |
2014 年 A 類 | 轉變政府職能 | 政治 |
2014 年 B 類 | 新型城鎮化 | 經濟+社會 |
2013 年 A 類 | 強化公務員責任意識 | 政治 |
2013 年 B 類 | 公共決策的科學性 | 政治 |
2012 年 A 類 | 社會管理創新 | 政治 |
2012 年 B 類 | 正確對待財富 | 社會+文化 |
2011 年 A 類 | 堅持廉政勤政 | 政治 |
2011 年 B 類 | 社會志愿服務 | 社會 |
由上表可以看出,從 2011 年開始,上海公務員申論考試開始分為 A 類、B 類兩套試卷,分別適用于“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驗”和“基層工作年限不限”兩種職位,而大綱中卻沒有區分不同職位的能力要求,兩者的差別主要體現在考試主題上。上海公務員申論考試命題一貫緊貼公務員職業特點和機關工作實際,是公務員色彩非常濃厚的申論試題。 分類之后,上海試題延續并強化了這一特色,尤其是A類試卷,多從政治領域取材,傾向于選取行政管理工作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和挑戰。而隨著近年來國家和其他省市公務員考試申論的選材傾向于社會、文化等領域,上海申論試卷也有向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擴展的趨勢。 上海市考申論選材的視角是寬廣的、開放的,在保持鮮明思想導向的同時,也提供了觀察社會現象、解決現實問題的多個角度,如既有政治、經濟、社會等熱點,也涉及精神文明建設、中外國情比較等話題,引領考生以更加開放的思維來認識多元化的世界,給考生以更大的思考和發揮空間。
二、申論主題特點
(一)小現象,大視角
申論主題的材料通常由某一或某些事件入手,而后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進行論述和挖掘,審微端而觀大局。 這些事件的社會影響必須是比較廣泛的,所反映的也必須是全國范圍內普遍存在的并對當前和未來具有重大影響的問題。 無關宏旨的觀點和事實, 都不會成為上海公務員申論考試命題的選擇。因此,考生的關注點要盡量宏觀些、全局些。例如,2018年上海申論A類試卷的主題為“理想信念”,選取了袁隆平、南仁東等堅持追逐理想的人的事例和李春城、張引等人忘卻初心與夢想的人的事例,雖然都非常具體,甚至細化到這些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最終的落腳點都是“理想信念”這個大方向。
(二)多角度,可重復
從申論主題分析一覽表可以看到,上海的申論主題并不是那么“單純”和“專一”,每年主題幾乎各不相同,但是考查的方向頻頻出現交集。如 2012 年 A 類主題為“社會管理創新”,2015 年 A 類主題為“社會治理創新”,都是在探討政府社會管理的相關問題,二者僅一字之差,體現出了政府管理方式現代化方面的積極轉變。 2011 年 A 類試卷的主題為“堅持廉政勤政”,2013 年 A 類試卷的主題為“強化公務員責任意識”,二者都是根據公務員自身素質、信仰精神、服務意識、責任態度等黨和國家對公務員隊伍的要求組織材料。
由此可見,同一方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考查,考生在平時的備考中不僅要發現問題,更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加強發散思維的訓練。從某一問題出發,盡可能向多個方面引申和思考,掌握了各個角度的思路,才能沉穩應對千變萬化的申論主題。
(三)避敏感,隨主流
通過分析不難發現,上海公務員申論考試不會對過于敏感的話題進行考查。公務員考試萬眾矚目,動見觀瞻,而申論主題所選的題材又是動態性時事話題,方方面面皆受社會關注,因此過于敏感、有失觀瞻的話題,與政策性、嚴肅性不符的話題,都不會成為上海申論考試的主題。無論是幾年前十分火熱的韓國“薩德事件”,還是熱度始終不減的“釣魚島問題”,雖然社會的關注度很高,但太過敏感。為了維護考試的政治立場、政策導向的正確性以及內容的嚴肅性、可操作性,上海申論考試命題者不會以此作為命題方向。
為了體現政府立場和政策方針的指向性作用,申論主題的選擇一般會與當前國家與政府所倡導的理論政策、大政方針以及主流價值觀相一致,政策的出臺、會議的召開、國家領導人的講話報告、會談決定和本地發生的大事等都值得考生密切關注,增強對這些內容的認知有助于把握備考方向。
相關推薦:
公務員面試真題 | 公務員面試技巧 | 面試模擬試題 | 面試公告
歷年公務員考試真題及答案匯總 | 2020公務員考試模擬試題
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公考面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