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2021年河南省考如約而至。中公教育對申論(縣以上)試卷進行分析和深度解讀。2021年河南省考申論試卷(縣以上)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主題選取:有慮有務戒傲 不斷推進深化改革
“事者,生于慮,成于務,失于傲。”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引用《管子·乘馬》中的這句古語,告誡人們要用深謀遠慮的眼光、真抓實干的精神和自我警醒的憂患意識來干事創業,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這種變動不居的特性正是謀事要“生于慮”的深刻背景。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古老的諺語充滿了先人的智慧,告誡人們不要盯著眼前的事物,而忘卻了遠景期待。孔子一再警醒世人,“慮之不遠,其憂即至。”荀子說得也很通俗,“先事慮事,先患慮患。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猶成。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雖然今天的時空環境同先賢們所處的時代大不相同,但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并無二致。在瞬息萬變的當今時代,要想掌握推動事物發展的主動權,就必須未雨綢繆。對于改革開放來講,更是如此。它本身就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創新性探索,其間難免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遭遇諸多意外情況。特別是當前我們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在這種關鍵時刻,更應有超強的遠見意識,能對未來的發展態勢洞若觀火,而不能“臨時抱佛腳”,更不能寅吃卯糧。唯有懷以深謀遠慮的洞察,才能在紛繁復雜的世事萬物中站穩腳跟、求得先機。由此可知,今年河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試卷(縣以上)總體上通過有慮有務戒傲,才能不斷推進深化改革結合,給考生一定的教育意義和對人生的啟發。
二、材料設置:案例型材料為主,材料時效性強
1.案例材料為主。
案例材料為主是本次河南省考申論試卷(縣以上)的特點,大部分材料是案例型材料。33歲外賣員小孫返鄉的案例,反映出互聯網時代,我們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小李創業能夠面對挑戰,實現成功;H縣的食品加工行業,面臨挑戰,實現新的發展;Q市以科技發力,打通“科技強”到“產業強”的道路;G市主動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軟環境。這些案例型材料,構成2021年河南省考申論試卷(縣以上)的主體內容,既體現對考生實際工作能力的測查,也通過案例型材料增加了試題難度,考驗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2.材料緊跟時政熱點,時效性強。
無論是企業發展,還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或者是繼續深化改革,2021年河南省考申論試卷(縣以上)的材料緊跟時政熱點,用具有時效性的材料內容,測查考生對當下國家政策、熱點現象的理解,也由此考查對實際工作的了解,有助于選拔出合適的人才。因此,考生要在備考中根據崗位特點,關注相關的政策熱點,做到有備無患。
三、題目設置:題型多元,測查實際工作能力
2021年河南省考申論試卷(縣以上)題目設計采取“分析+對策+概括+作文”的命題形式,以多樣化的題型,測查考生基層工作能力。
據考生回憶,第一題為綜合分析,請結合“給定資料1”,分析理解三位年輕人“返鄉”的不同之處。考生根據材料分析三位年輕人“返鄉”的不同之處即可。
據考生回憶,第二題為提出對策,請結合“給定資料2和4”,為仙路控股有限公司的發展提出建議。考生針對其發展的直接對策和問題提出建議即可。
據考生回憶,第三題為歸納概括,請根據“給定資料5和6”,對Q市和G市通過放管服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情況進行梳理概括,將要點分類整合即可。
據考生回憶,第四題為作文題,要求以“事者 生于慮 成于務 失于傲”為主題,聯系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給定主題的命題形式,考生需要自擬標題。文章主體要緊緊圍繞著題干中“事者 生于慮 成于務失于傲”所蘊含的深刻思想來進行寫作,同時還可以從前面非作文題目的題干和材料中尋找文章寫作思路和寫作素材,圍繞著“事者 生于慮 成于務 失于傲”與深化改革的關系來寫即可。
相關推薦:
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