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考生在書寫申論文章時常常會遇到一個共性問題——文章結尾不重視。不重視的結果可能就是忘記書寫或者草草收尾,頭重腳輕。
一、申論結尾的特點
申論屬于議論文,其結尾的目的在于收束全文主要內容。要求簡短、清晰、體現思想高度。簡短意味著結尾在篇幅上不宜過長。一般地,要求字數1000-1200字或800-1000字,結尾最好保持在120字左右。清晰指邏輯清晰,結尾書寫上要求層次明顯,句與句之間關系明確。思想高度指整個文章行文結束之后,體現出文章背后的政治理念或者法治思想等。
二、結尾的一般書寫方式
結尾基本的寫作邏輯包括三個層次,即結合材料線索交代或引出主題、收束全文、升華。引出主題主要強調通過一定的方式引出主題詞或與主題詞相關的關鍵詞。收束全文主要需要對此篇議論文的主要內容再次呈現。以四川省考C卷寫作為例。
例:鄉鎮是國家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根源。時代在變,鄉鎮也需要緊跟時代潮流,求新求變,如此方能在城鄉一體化發展過程中迸發新活力、新動能,才能在未來發展道路中實現鄉村振興的宏偉愿景,推動鄉村現代化發展。
三、結尾的高分加工方式
修辭在文學中具有強大的力量,排比、比喻、引用等方法的使用,既能增添語言表達的氣勢、生動性和修養,同時也顯示出筆者的文學功底。
引用式,即引用與主題相關的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具體結構包括引用和主題相關的引言+收束全文主要內容+升華。
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中心的歷史性轉移”。時代在變,鄉鎮也需要緊跟時代潮流,求新求變,踔厲前行,如此方能在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迸發新活力、新動能,才能在未來發展道路中實現鄉村振興的宏偉愿景,推動鄉村現代化發展。
例:“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我們要善于高瞻遠矚,從宏觀大局中洞察世事變化,以“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韌性和“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的適應性,踔厲奮發,勇毅前行,讓鄉鎮在變局中開新局,奔向鄉村現代化彼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