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至23日,在省紀委的部署下,省政務管理辦工作人員,赴新洲、團風、蘄春、大冶、陽新等16家縣市區、鄉鎮(街道)政務服務機構,就政務服務“四風”問題進行了暗訪檢查。
全省縣、鄉兩級政務服務“四風”問題整治得如何?百姓是否滿意?很顯然,喜憂參半。各地在認真組織開展專項治理、深入查找突出問題的同時,部分縣市區、鄉鎮(街道)的“四風”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勿以事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便民服務中心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社情民意的集散地,更是作風建設的晴雨表,舉手投足間小窗口卻見證著文明夢的大國崛起。
然而,從服務功能的缺少甚至形同虛設,到窗口工作人員脫崗、離崗現象;從服務信息公開不全面、更新不及時,到行政審批事項應進必進、進必授權落實不徹底、不到位……“窗口作風問題”穿上“隱身衣”,極大地影響了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便捷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化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要“嚴肅責任追究”。落實主體責任監督責任,核心關鍵和落腳點是用好問責機制,沒有哪一項措施比“責任追究”更能推動黨風廉政建設。
一直以來,湖北省大力踐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不折不扣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然而,發展進入攻堅期,改革進入深水期,如何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中,馳而不息,常抓不懈?問責的“殺手锏”迫切需要發揮實效。
問責是嚴明黨的紀律、規范權力運行的重要手段。無論是政務服務的“一站式”服務能力不足,還是政務服務的規范管理監管不嚴,亦或是政務服務的機制執行不力,都是紀律意識不強的表現,一旦問責成為“紙老虎”,壓力傳導便會降低。因此,需要通過問責的手段,把紀律挺在前面,形成震懾作用,進而倒逼好的作風的養成。
真抓真管真擔當,真問責才能真落實。嘴上講責任,卻不追究責任,再好的制度也會成為束之高閣的一紙空文。此次暗訪檢查,問題頻現,只有通過問責,才能讓“負責”成為習慣。在筆者看來,對此次檢查發現的問題需加大查處和通報力度,對頂風違紀違規行為當從嚴從重從快處理。
問責是為了廣大在崗人員更好地負責,事實證明,也是對廣大干部群體的負責,褪卻作風問題的隱身衣,問責到底才能更好地改進。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