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 辯證法認為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系的,只有事物之間存在互相聯系,才能發生相互作用,才能引起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動”和“靜”、“剛”和“柔”、“四兩”和“千斤”彼此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兩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太極拳正體現了應該用辯證的思想把握事物運動規律的哲理。故選D。
2.A[解析] 實踐是人類有目的地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社會性的物質活動。實踐具有客觀現實性,其客觀性在于實踐的主體、客體以及實踐的手段、結果等。雖然說實踐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包含著目的、意志、情感和認識等主觀因素,但這些活動都體現在活動的具體方式之中,這種方式是主觀的,并且實踐活動要遵循現實經驗世界的客觀規律。由此可知,題干中的說法否認的是實踐的客觀物質性,故選A。
3.C[解析] 本題考查內外因對事物發展的影響。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內因和外因作為同時存在的內部和外部的聯系,都對事物發展發生作用。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本題中“師傅”是外因,“個人”是內因, “修行在個人”強調的是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故選C。
4.C[解析] 商品的二因素是對立統一的,二者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這對矛盾的解決是在商品交換實現之后。因此,正確選項是C。
5.C[解析] 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商品價值降低,但一定時間內的商品價值總量不變。因此,正確答案是C。
6.A[解析] 貨幣的產生是價值形式發展到第四個階段出現的。貨幣產生以后,一切商品要實現其價值,都必須先轉化為貨幣;價值的實現,也就是指商品換成了貨幣。這樣,商品存在的內在矛盾,即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表現為商品與貨幣的外部對立。因此,正確答案是A。
7.B[解析] 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根本體現和根本要求是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故選B。
8.B[解析]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工作保證是堅持民主法治,故選B。
9.C[解析] 行政管理的主體是政府。故選C。
10. C[解析]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復議機關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并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行為。故本題選C。
二、多項選擇題
1.AB[解析] D項說法本身就是錯誤的,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題干中的“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說明事物是發展變化的,A正確。過去和現在在時間上是一對矛盾,事物在這兩個時間段中的狀態等屬性在一定條件下是會發生改變的,這一點體現了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的關系,B正確。C排除,題干中不涉及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故選AB。
2.BD[解析] 父(母)子二人的對話是對走路方式的不同看法,這體現了二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因而會產生不同的觀點。從另一方面來說,曲和直是相互對立的矛盾關系,但是在一定的條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本題選BD。
3.ABCD[解析] 貨幣有五種職能,即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
4.AD[解析] 我們黨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在實踐上探索出的有中國特色的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和改革開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故選AD。
5.AB[解析] 一般監督主要包括四種監督:(1)上級對下級的監督;(2)下級對上級的監督;(3)職能監督;(4)主管業務監督。故選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