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資料分析
106.B
107.D[解析]2011年1—8月份,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11.5%,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55.6%,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64.6%,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下降85.3%。故同比變化最快的是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108.B[解析]2010年1~8月份,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10175÷(1+20.6%)≈8437(億元),集體企業實現利潤519÷(1+31.8%)≈394(億元)。故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與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約8437+394=8831(億元)。
109.A[解析]2010年1—8月份,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148081÷(1+23.2%)÷100X82.23≈1480÷1.23×82≈98700(億元),故選A。
110.C[解析]A項錯誤,2010年1—8月份,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8431÷(1+14.4%)≈7370(億元),私營企業實現利潤8871÷(1+45.6%)≈6100(億元),前者比后者約多7370—6100=1270(億元)。B項說法本身符合常理,但是資料中并沒有與企業規模、市場競爭力有關的內容,故B項從資料中并不能推出。D項無法推出,資料中只給出了幾個主要行業的利潤增長情況,并沒有涵蓋39個工業大類行業。C項,2010年1—8月份,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39683÷(1+22.2%)≈114300(億元),前面已經算出利潤為7370億元,故利潤率為7370÷114300×100%≈6.45%。
111.D[解析]根據圖1可以看出,2010年的增長速度是10.9%,增長率最高,故本題選D。
112.C[解析]2006201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為(5919—3587)÷4—583
(元),C項最為接近,故本題選C。
113.C[解析]根據圖2可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下降的年份有2008年和2010年,故本題選C。
114.D[解析]201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5919元,其消費總支出為5919×50%≈2960(元),根據“農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41.1%”可知,農村居民家庭的食品消費支出為2960X41.1%≈2960×41%≈1214(元),與D項最為接近,故本題選D。
115.A[解析]A項,2006年二者相差11759-3587=8172(元),2007年兩者相差13786~4140=(2646(元),2008年兩者相差15781-4761=11020(元),2009年兩者相差17175~5153=12022(元),2010年兩者相差19109-5919=13190(元),差距逐年增大,故A項正確。實際上,由于2006-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始終高于農村人均純收入的增幅,因此2006-2009年二者的差距逐年增大。故只需比較2009年和2010年二者差值的大小即可判定A項的正誤。B項,2010年,農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41.1%,城鎮為35.7%,農村比重高于城鎮,故B項錯誤。C項,根據圖1可知,增長率并非逐年上升,2008年是下降的,C項錯誤。D項,2010年末農村貧困人口為268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909萬人,則2009年農村貧困人口為2688+909=3597(萬人),D項錯誤。故本題選A。
116.C[解析]2010年7月,中國農產品出口金額為49.7÷(1+20%)=41.4(億美元),進口金額為80.6÷(1+37.2%)=58.7(億美元),因此逆差額為58.7—41.4=17.3(億美元)。只有C項符合。
117.A[解析]2011年1—7月,國有企業進口金額約增加了109.4—94.4=15(億美元),中外合作企業約增加了3.26—2.45=0.81(億美元),中外合資企業約增加了70-55=15(億美元),外商獨資企業約增加了127.7—104.2=23.5(億美元),集體企業約增加了24.59—15.42=9.17(億美元),私營企業約增加了165.7—116.1=49.6(億美元),個體工商戶同比減少了。故私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國有企業、中外合資企業>集體企業>中外合作企業>個體工商戶。再具體比較國有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進口金額同比增加額,l094174.2—944897.9=149276.3(萬美元),701572.2—551654.4=149917.8(萬美元),故國有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因此A項正確。
118.B
119.D[解析]2011年6月,中國農產品出口金額為49.7÷(1+6.7%)=47(億美元),進口金額為80.6÷(1+12.8%)=71+(億美元)。貿易逆差額為71+-47-=24+(億美元),D項最為接近。
120.D[解析]A項錯誤,根據文字資料第三段只能推出2010年1—6月以及7月的農產品進口額,據此無法得出2010年6月的進口額。B項錯誤,根據文字資料第二段只能推出,7月的農產品出口額高于1—7月的平均值,也高于6月,但未必就是最高的。C項錯誤,2011年1—7月集體企業的貿易逆差額是245922.1—114531.5=100000+(萬美元),遠遠大于其他類型企業的貿易逆差額。由兩個表格可得出D項正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