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是不可譯的,中國古典詩歌更是不可譯。”愛好古典詩歌的中國人,包括不少作家、學者、翻譯家常常如是說,語氣中帶著七分( )三分( )。然而,話說回來,如果沒有翻譯,中國古典詩歌如何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呢?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自豪 遺憾
B.無奈 悲傷
C.感傷 埋怨
D.驕傲 慚愧
正確答案是A
解析
這是一道典型的實詞辨析題。注意語言的照應,說話的人是“愛好古典詩歌”的人,因此第一個空必然是褒義詞,“自豪”或者“驕傲”都可以,排除消極意義的“無奈”和“感傷”;而第二個空要填的消極意義的詞,必然要語氣弱一些,因此“遺憾”比“慚愧”好。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2、茶藝與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 )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 )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向是( )。
A.傳達 虛浮
B.包涵 虛無
C.貫穿 空洞
D.體現 枯燥
正確答案是C
解析
這是一道典型的實詞辨析題。首先茶藝過程和“貫穿”一詞表達意思一致,另外只有精神沒有技術是一種缺乏具體內容支撐的空洞。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3、從20世紀90年代“人類基因工程”計劃啟動之日起,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基因專利爭奪戰,因為誰擁有專利,就意味著誰就能在國際上獲得( )基因產業的“王牌”,誰就能擁有今后基因開發的龐大市場,為此,美國等少數發達國家大量地將階段性研究成果( )申請了專利。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向是( )。
A.壟斷 搶先
B.操縱 獨立
C.控制 自發
D.專營 及時
正確答案是A
解析
這是一道典型的實詞辨析題。本題的解題點在后一個空,前文提到這是“基因專利爭奪戰”,因此,應該是“階段性研究成果”“搶先”申請專利最合適;而“及時”的語氣明顯太弱,不能與“爭奪戰”相照應;“獨立”和“自發”顯然放在空里不合適,因此,其第一選項的“操縱”和“控制”也要排除掉,只能選“壟斷”。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4、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 ),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色彩的名字――景泰藍。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如日中天
B.聲名鵲起
C.享譽中外
D.名聲大噪
正確答案是B
解析
這是一道典型的成語辨析題。從文段意思可知,景泰藍產生時間早,而其名聲遠播卻是后來因為皇家的重視才開始的,“聲名鵲起”指是“知名度迅速提高”,符合景泰藍發展的過程;而“如日中天”、“名聲大噪”不能體現景泰藍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遠播的過程;而“享譽中外”在文中沒有體現。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5、五四運動后,許多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人們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從對各種社會思潮、政治主張和政治力量的( )中認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的種種社會( ),開始懷疑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救國方案。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辨別 現象
B.鑒別 弊端
C.識別 通病
D.甄別 矛盾
正確答案是B
解析
這是一道典型的實詞辨析題。從“認真思考”可知,要選擇語義重一些的,因此選“鑒別”或“甄別”;從“開始懷疑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救國方案”可知,“弊端”比“矛盾”合適。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6、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邊地城市風貌的千姿百態,原本就是 的事情。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水到渠成
B. 司空見慣
C. 順其自然
D. 順理成章
正確答案是C
解析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條水道,比喻條件成熟,事情自然會成功。司空見慣:司空為古代官名,指對某些事情表現出很常見,不覺得很奇怪。其中“慣”字原指習慣了。現在意為: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順其自然:“順其”就是不主動,聽之任之,“自然”指沒有經過人為的手段,而使其保持自身的物質。順勢相助,成全美事,亦作“順從其美”。順理成章:指寫文章或做事情順著條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種情況自然產生某種結果。根據題干的邏輯關系,因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所以邊地城市風貌的千姿百態應是“順理成章”的事。故選C。
7、 很多大學生希望畢業后找到一份工作,穩步發展,可是也有許多人不愿_______,他們有相對穩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卻在尋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按部就班
B. 墨守成規
C. 人云亦云
D. 步入后塵
正確答案是A
解析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條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原指寫文章時結構安排得當,選詞、造句合乎規范。墨守成規:墨守指戰國時墨翟善于守城,故稱善守為墨守;成規指現成的規矩、制度。墨守成規指思想固執保守,守著老規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人云亦云:人家怎么說,自己也跟著怎么說,指沒有主見,只會隨聲附和。步入后塵:踩著人家腳印走,比喻追隨、模仿別人。根據題意大學生畢業后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應該是常態,但是家庭背景穩定的人有條件不按常態,所以選“按部就班”。故選A。
8、柏克和阿倫特等思想家把博愛和同情視為感傷主義,是濫情、不理智的表現,認為結果會_______,達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貧困等問題的解決還是要靠政治,而非部分人的善心。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適得其反
B. 事與愿違
C. 南轅北轍
D. 雪上加霜
正確答案是B
解析
適得其反:恰恰得到與預期相反的結果。事與愿違:指事情沒能按照預想的方向發展。南轅北轍: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雪上加霜:比喻接連遭受災難,苦上加苦。題干中只是說“達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而“雪上加霜”強調境遇進一步惡化,很明顯應排除;“適得其反”“南轅北轍”表示向相反的方向發展,也不符合。故選B。
9、 我從不懷疑“城市車”概念的_______性,因為這是全世界都需要的東西:干凈、簡潔、低能源消耗。我們不是在 讓“城市車”概念成真,而是必須讓它實現。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超前夢想
B. 可行嘗試
C. 實用期待
D. 科學努力
正確答案是B
解析
做這道題,首先應分析句子結構。題干第一句表因果關系,由“這是全世界都需要的東西”可知,“我”從不懷疑的應是“城市車”概念的可行性;第二句表轉折關系,應該選“嘗試”,故選B。
10、 互聯網并非_______,整齊劃一的技術革命的產物,而是在各種混亂、爭論和復雜的利益糾葛中發展成今天的規模和影響力,正是一個個小的草根網絡,最終匯集成一個_______的大潮流。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一呼百應 鋪天蓋地
B. 自上而下 不可逆轉
C. 有條不紊 舉世矚目
D. 運籌帷幄 波濤洶涌
正確答案是B
解析
此題有一定的迷惑性,很多考生認為應選C,認為“有條不紊”與“整齊劃一”近義,與“混亂”反義,故當選,其實不然。我們應統觀整句話的含義,“自上而下”其實是與“一個個小的草根網絡”相對應的,正是由于草根文化匯聚成了大潮流,打破了互聯網自上而下的發展規律,故而排除其他三項。再看第二個空,草根網絡不斷壯大,其匯聚成的大潮流自然是“不可逆轉”的,也是符合的。故選B。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