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在做行測言語理解題目的時候經常會對主旨觀點題非常的糾結,有時候是文段讀不懂,找不到文段的核心內容,有時候是感覺文段讀懂了,但是不知道選哪個選項更好,會在幾個選項中糾結來糾結去,最后時間浪費了,正確率也沒有明顯提升,那么今天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就帶大家來一起看一下在主旨觀點題中可以幫助我們迅速找到核心觀點的方法——主題詞篩選法。
首先,什么是主題詞?主題詞就是這個文段核心論述的對象,也就是整個文段都在圍繞這一個或幾個詞來展開論述,那么只要我們找到這個文段的主題詞,就相當于找到了這個文段最核心的部分,可以幫助我們迅速定位正確選項,在選擇答案時優先去看包含主題詞的選項,更快鎖定正確答案。那么主題詞這么好用,我們應該如何去尋找呢?
在讀文段的時候,重點關注兩方面的內容。第一個就是在文段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也就是高頻詞。咱們平時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如果一個詞語在文段中反復出現,那么這個文段很有可能就是圍繞它在展開論述,那它就很可能是這個文段的主題詞。接下來我們結合一個例題,尋找這個文段的主題詞。
例1.法國人談起中國人心目中的法國文學,總忍不住用一種輕蔑的口吻說:“你們喜歡《茶花女》。”在法國人眼里,喜歡大仲馬還算有些品味,畢竟他有一部《基督山伯爵》,有《三個火槍手》。小仲馬有什么呢?只不過寫了一個交際花而已。法國文學是法國人的驕傲,在世界文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僅喜歡《茶花女》,顯而易見是對法國文學的不尊重。《茶花女》在中國成為一種流行,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當時正趕上戊戌變法失敗,人心沮喪,改良的道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將就著胡亂看小說。“茶花女”在中國本土的誕生,是生逢其時。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茶花女》在中國的流行有一定的社會背景
B.對文學作品的喜好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品味
C.評價文學作品要結合其誕生的時代背景
D.中國人和法國人的文學審美觀存在區別
【答案】A。解析:在這個文段中,有一個詞語出現的頻率特別高,就是《茶花女》,出現了4次,而且分析文段的內容會發現文段先是介紹法國人對中國人心目中的文學《茶花女》很輕蔑,接著說明僅喜歡《茶花女》是對法國文學的不尊重,那么中國人為什么會喜歡《茶花女》呢?因為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大家是胡亂看的,所以《茶花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就流行起來了。《茶花女》就是整個文段論述的核心,也就是我們的主題詞,而選項當中只有A選項包含主題詞《茶花女》,答案鎖定A。而整個文段的重點就是對于《茶花女》流行起來的原因的分析,也就是A選項,故答案選A。
通過對文段中高頻詞的關注,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文段主題詞從而快速鎖定正確答案,提高做題的速度。第二個還可以關注一下文段關鍵句的核心論述對象。關鍵句是一個句子最重要、最關鍵、最核心、最能體現文段主旨的句子,它的論述對象也就是我們整個文段的核心論述對象即主題詞。如果文段中有某一個詞既是文段的主題詞,也是關鍵句的核心論述對象,那它十有八九就是我們要找的主題詞了。
例2. 在已有的上千處世界遺產名錄中,巖畫遺址有30余處。目前已發現的巖畫遍及世界五大洲的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考證,這些遺留在巖石上洞穴內的畫面至少已有三四萬年的歷史。在今天看來,它們更像是兒童的作品,散發著童年時代的人類所有爛漫的觀察與思考,是人類在沒有文字之前的最真實的書寫。中國是世界上巖畫遺存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在此之前卻沒有一處成為世界遺產,“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彌補了這一缺憾。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圖是:
A. 巖畫是人類童年時代的作品,是與古人對話的文化密碼
B. 在已有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巖畫遺址擁有相當的數量
C. “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是中國第一項巖畫類世界遺產
D. 巖畫遍及世界,其中中國是巖畫遺存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
【答案】C。解析:這個文段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是巖畫,但是4個選項都是圍繞巖畫展開的,不能幫助我們篩選選項。文段先是介紹了巖畫的分布和歷史,最后一句話提出在中國沒有巖畫成為世界遺產這一遺憾,最后說明“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彌補了這一缺憾,最后一句話是文段的關鍵句,體現了文段的主旨,它的核心論述對象就是“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也就是本文段的主題詞,只有C選項包含主題詞,內容也符合文段主旨句,故答案選C。
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相信通過這兩個方向尋找主題詞鎖定正確答案,能夠幫助同學們把握文段核心,避免糾結,又快又準地做好主旨觀點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