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題量上看,與去年持平。包括五大部分,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判斷推理能力,數理能力,常識應用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具體題型題量如下:
2017-2021年上海市考《行政職業能力測驗》A類/ B類題型題量分布表
一、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凸顯上海特色,題目不拘一格
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考查題量仍為25題,考查題型包括選詞填空、語句表達和閱讀理解。試題整體依舊凸顯上海特色,既有延續以往風格的題目,又有推陳出新的內容。選詞填空考查5題,側重考查含相同語素的實詞;語句表達考查5題,除考查句子排序和病句辨析外,還考查了多年未見的詩文運用及關聯詞使用;閱讀理解考查15題,包括片段閱讀7題和文章閱讀8題。片段閱讀考查主旨題、細節題、詞語理解題和句子填空題,以主旨題為主,詞語理解題在考查內容上比較特別,考查的是“詞語的感情色彩”(上句中的“一錘定音”,其感情色彩是),這要求考生既要熟悉成語本身,又要理解其在文段中的意義。文章閱讀依舊考查2篇,一篇現代文,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中依舊有對文言知識的考查。
二、判斷推理能力考點大同小異,考法創新疊出
判斷推理能力部分考查題量仍為35題,從整體看,穩中求變,考點常規,部分題目考查形式有創新。科學推理更加注重基礎科學知識的考查,涉及物理化學基礎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且半數題目的題干內容與生活應用相結合,集中在定性分析。圖形推理考點中移動和轉動、圖形疊加,空間折疊依舊是重點,需注意的是題干首次出現“A對于B相當于C對于?”的“類比推理”問法形式,讓人眼前一亮。分析推理必然性和可能性考查題量均等。必然性推理繼續重點考查復言綜合、樸素邏輯元素對應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必然性推理首次出現了“一拖二”的考查形式,題目難度不大可通過代入排除法快速鎖定答案。可能性推理中涉及了加強削弱型、前提型、解釋型題目,側重對論證分析能力的考查。
三、數理能力數字推理再現歸納總結類推理,數學應用極值問法占據半壁江山,資料分析年均增長再創新高
數量關系部分依舊考查15道題目,其中5道數字推理,10道數學應用。數字推理中2道題目考點常規,為分式數列和和數列,3道題目形式新穎,但其中2道題目的考點是繼2018年考查之后再次出現的歸納總結類推理,做題時需要先歸納總結出通項公式后求解。數學應用考點常規且分散,考查了整除、行程問題、幾何問題、概率問題、和定最值、排列組合問題等,其中有50%的題目為極值問法,需要運用極限思維解題。
資料分析15道題目整體難度維持往年水平。從材料上看,考查內容主要以上海及周邊地區數據為主;從考點上看,除常規考查增長、比重、平均數基礎知識的應用外,年均增長考查題量陡增且首次出現比較年均增長率、年均增長與比重、倍數的結合考查。從計算上看,估算為主,選項設置間距較大,利用常規的計算或比較方法即可解決大部分題目。
四、常識應用能力熱點頻現,范圍擴大
常識應用能力部分依舊為25題,考查內容涉及時政、馬哲、經濟、管理、法律、科技、文史、地理、市情等內容。其中時政、法律、管理考查較多。考查范圍有所擴大,馬哲、經濟近兩年也成為考試的常考內容。總體上,考查結合熱點緊密,除時政考查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條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外,經濟結合內循環進行考查,法律考查了《社區矯正法》、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科技火星探測器進行考查。總體上,考查難度與往年相比略有提高。
五、綜合分析能力全篇熱點,考查靈活
綜合分析能力部分依舊為四則材料共15道不定項選擇題,考查內容涉及時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馬哲、經濟、法律等內容。與往年相比,沒有出現管理的考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考查了民營經濟的地位,涉及基本經濟制度的考查。今年最大的特點為,四則材料都結合熱點來考查,分別涉及浦東開發開放20周年、企業家座談會、民法典、脫貧攻堅等內容。在考查方式與往年相比更加靈活,一則材料下涉及多個科目考查。考查難度上,與往年基本持平。
相關推薦:
2021年公務員成績查詢時間 | 分數線 | 公務員面試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