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在做行測文科題目時,之所以正確率低,不是因為分析不出選項的問題,而是因為分析出所有的選項都有問題。這個時候,很多同學沒有“擇優而選”的思維,反而是在完美主義思維的影響下,產生自我懷疑,認為一定是自己的分析出了問題,糾結猶豫之后,錯失正確選項。
事實上,行測文科類的很多題目,其選項設置都存在意圖不夠清晰、內容不夠全面、對應不夠直接等問題,試圖在這些選項中尋求一個“完美答案”,難度較大,也非作者意圖。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主觀強行將某個有瑕疵的答案合理化,而是放棄完美主義傾向,并結合題干,對比選項,在并不完美的答案中,選擇一個相對更優的選項。
下面我們看一個例題:
【例】撒切爾夫人生前說過,中國不會成為世界的超級大國,今天中國出口的是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她從西方中心主義的立場看中國,認為中國的知識體系不能參與世界知識體系的建構。中國不能成為知識生產的大國,即使中國的經濟正在迅速崛起,其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個物質生產大國,在精神文化生產和創新乃至輸出上,仍是個無法重視的小國。此話雖然尖銳但卻提醒我們,西方并不看重物質財富的一味提升,更看重一個大國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和文化輸出的力度。
作者通過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西方對中國能成為超級大國持懷疑態度
B.中國精神文化生產輸出仍處于落后地位
C.中國亟需提高自身的文化創新能力
D.精神文化的崛起比物質財富的提高更重要
解析:這個題目本身并不難,分析文段,前文提出撒切爾夫人對中國的看法,認為中國不會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原因是我們在精神文化生產和創新乃至輸出上,并不值得重視。最后,作者針對撒切爾夫人的觀點,做出了評價,提醒我們:西方并不看重物質財富的一味提升,更看重一個大國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和文化輸出的力度。當然,文段的落腳點是尾句,即提醒中國重視參與國際事務和文化輸出的力度。選項中只有C對應的是對中國的提醒。故此題選C。
但很多同學對C仍有疑問,認為C所提到的“創新”不是尾句的內容,而就前文的問題而言,作者說的也是“精神文化生產和創新乃至輸出”,涉及的問題不僅僅是“創新”,還有生產和輸出。這樣的考慮本身并沒有問題。但是,比較選項,A項直接是前文非重點的內容,D項脫離了中國的語境,都明顯不對,B項和C項對比,B項直接針對的是問題,且僅提及“文化輸出”,C項提及的是針對問題的提醒。一個片面的問題和一個片面的提醒對比,顯然,作者的提醒更重要,所以C項是比較之下,更優的選項,即便稍有瑕疵,也是該題中更能對應作者意圖的選項,所以選C。
通過這個題目,希望各位考生明白的是:公職考試中,文科類題目,我們在思考的時候,應注意先宏觀再微觀,不求完美,但求更優。希望考生在以后的練習中,學以致用。
相關推薦:
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