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述兩個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狀況時,有時用增減百分比,有時用提高 或下降幾個百分點,它們在計算方法和意義上有何不同?
增減百分比,是表述某一指標報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或減少的相對程度,是以百分比(%)表示的,其計算公式為:
增(減)速度(%)= (某指標報告期數值-該指標基期數值)/該指標基期數值×100%
或 =某指標報告期數值 /該指標基期數值×100%-100%
上式表明,當報告期水平高于基期水平,比較后所得結果為增長百分比,就是增長速度;當報告期水平低于基期水平,比較后所得結果為減少百分比,就是下降速度。
百分點則是百分比中相當于1%的單位,它是一個量詞。它是分析百分比增減變動的一種表現形式。當兩個百分數比較時,如果是用“和”或“差”表示的,稱為百分點。例如,工業總產值今年的增長速度為19%,去年的增長速度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長幅度提高了3個百分點(19%-16%);再如,今年物價上升了8%,去年物價上升了10%,今年比去年物價上升幅度下降了2個百分點(8%-10%)。百分點應用比較廣泛,在特定場合中表示著特定的含義,如作為證券市場、外匯市場、儲蓄利率的標準單位等。
在統計分析中經常使用的“貢獻率”是什么含義?它是怎樣計算的?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貢獻率也用于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計算方法是: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占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占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凈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率(%)= 稅金總額+上繳利潤/社會貢獻總額×100%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這個指標是指在產出增長速度中,技術進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大小。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技術進步速度/產出增長速度 ×100%
上式貢獻率越大則表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則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