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類行測考試中,資料分析這一部分題量都很大,其中大多數題目難度小,相對更易拿到分數,也會有一道題經常排在每篇材料的最后一道,從問法上來講,經常是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根據材料,可以推出下列哪個結論”“根據材料,不能推出下列哪個結論”。也就是我們常說到的綜合判斷題,這道題目很多時候,一道題需要花費的時間大概可以等于前面3道題甚至4道題所用的時間的和,這類題對于緊張的行測考試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首先,如果一道綜合判斷題讓我們選出的是一個錯誤的描述,其實很多考生還是會比較欣慰一點,因為一般對于這類題目,如果我們從四個選項中找到了某個選項的錯誤之處,大多數人是敢于直接選擇,并結束了這道題目的,因為對于發現的錯誤我們對于自己的判斷是有信心的。但是如果是選正確的,那可能就會出現糾結。比如看到A選項是正確的,經常還會懷疑自己的判斷對不對呢,非得把所有選項都看一遍才能做出選擇。那這類操作對于考試時間浪費就很嚴重了。應該調整,相信自己的判斷,處理方法同樣需要果斷,要知道這題目到什么程度就算是結束。
那盡快找到我們要選的那個選項就很重要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給大家提供一個更科學的看選項的順序,不一定非得按照A、B、C、D的順序依次來看。
一、先看沒數字的,再看約數的,精算跳過。
一般來講,我們認為單純的定性判斷更容易,需要先關注,對于有精確計算的題目,是我們目前的估算方法無法達到的,需要先跳過計算。
二、先看本年度的,再看其他年份
本年度的概念在計算出的過程中,往往計算量更小,可以優先去計算;而對于材料的前一年或者說后一年的概念往往會計算量更大些。既然我們得到一個答案就可以結束題目了,那就不妨從容易的開始。
三、有關于同一個話題的優先看
例題:A 2013年江蘇省進出口貿易順差為20億
B 2013年江蘇省進出口貿易逆差為20億
這里的選項A、B明顯就是圍繞著一個話題來談的可以優先考察。
四、從弱原則
也就是結合語言表述的語氣選擇優先考察的選項。如題干要求讓我們選擇的是一個正確的表述,我們可以從相對更模糊,包容性更好的選項開始看;反之,如果題干要求讓我們選擇的是一個不正確的表述,我們可以從嚴格,更為苛刻的選項入手。如“十一五期間A省對外貿易總額呈上升趨勢”和“十一五期間A省對外貿易總額呈逐年上升”比起來,前者就更容易成為一個正確的表述,只要大體趨勢上升即可;而后者就更為苛刻,需要每一年的對外貿總額都要多于前一年。
相信大家如果按照如上思路,綜合判斷題的處理時間一定會大幅提升,要去在題目中反復去體會。
相關推薦:
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