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農村信用社招聘考試真題答案(本科-經濟類專業試題)
第一類:經濟類專業試題
第二部分 專業客觀題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B
19.【答案】B
20.【答案】C
21.【答案】D
22.【答案】B
23.【答案】B。MRS意為邊際替代率,其定義是總效用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消費一單位的x商品所需要減少的另一種商品y的數量。邊際替代率是遞減的,即總效用不變的情況下,每增加消費一單位的x商品,所需要減少的Y的數量是遞減的,即x能替代的y的數量是遞減的。故此題選擇B。
【考點】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
【出處】2014湖南農信社本科版
24.【答案】A。
25.【答案】B。
26.【答案】C。
27.【答案】A。
28.【答案】B。
31.【答案】A 。
32.【答案】B 。
33.【答案】A 。
34.【答案】B 。
35.【答案】C 。
36.【答案】D 。
37.【答案】B 。
38.【答案】A 。
39.【答案】A 。
40.【答案】A 。
第三部 專業主觀題
第1題(10分)
【答案】
(1)IS曲線是在i=s的前提下得出的表示國民收入與利率之間關系的曲線,現在從題干中已知i=150-6r,而s=y-c=y-(100+0.8y)=-100+0.2y,令i=s可得IS曲線表達式為y=1250-30r。LM曲線是在貨幣的供求均衡的前提下得出的表示國民收入與利率之間關系的曲線,令L=M,可得y=750+20r。
(2)要求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時的利率和收入就要將IS曲線和LM曲線聯立求解,可以得到y=950,r=10。
(3)在三部門中,y=c+i+g=100-0.8(y-0.25y)+150-6r+100,可得y=875-15r,令L=M,可得y=10r+750,聯立,可得均衡y=800,r=5。
第2題(10分)
問 題:
(1)請用西方經濟學相關原理分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5分)
【答案】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1、企業受產品需求影響壓縮成本。如美元疲軟,歐債危機等等,導致對外出口減少以及內需疲軟,國內外諸多公司只能通過縮減開支,壓低成本來維持經營,進而減少校園招聘人數。
2、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勞動力和勞動市場不匹配,如部分行業“一才難求”與大學生就業難形成鮮明的對比。且大學生對于月薪要求過高,期望工資與所報的崗位不匹配,造成脫節。
3、宏觀經濟政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2013年我國為抑制通貨膨脹,國家減少財政對大型公共項目的支出,減少財政赤字,導致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影響了大學生就業的經濟環境。
4、供求關系的影響。由于經濟發展形勢的限制,市場上能夠提供給大學生的工作機會是有限的,而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增長幅度過快,造成了人才市場上的供需矛盾,競爭激烈。
(2)請簡述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措施。(5分)
1、國家宏觀政策方面:加強對經濟的監管力度,防止經濟出現波動影響市場環境,影響就業機會。調節對外政策,鼓勵擴大內需,為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2、企業層面:順應國家的產業調整步伐,積極創新,積極發展,提高就業數量。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吸納更多大學生充當儲備干部,以此完善“產學研”這一產業鏈形成與發展。
3、大學生自身:提高相關的職業技能,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合,學好專業知識。調整就業心態,做好接受現行工資水平,通過再學習與創業等方式增強自身就業競爭力。
第3題(10分)
問 題:
(1)請根據上述材料談談我國目前收入分配的格局及其產生的原因?(4分)
【答題要點】我國目前收入分配格局總體來說就是“不平衡”,內地基尼系數(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0.48,大大超出0.4的國際警戒線,主要表現就是城鄉之間、行業之間、東中西部之間、個人之間貧富收入差距的擴大。(由湖南農信社招聘考試網整理)
造成目前我國這種“金字塔式”或“啞鈴式”收入分配格局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政府及國企擠占國民收入分配比重過大,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中占比相對偏低,壟斷行業收入畸高,稅制不健全,城鄉二元結構矛盾,既得利益階層對收入分配改革制度的阻礙等等。
(2)請談談什么是橄欖型的分配格局及我國怎樣才能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6分)
【答題要點】橄欖形分配格局簡單說就是指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相對較少,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收入分配結構。
我國要形成橄欖型的分配格局,就要堅持目前進行的以“提低擴中調高打非”為主要方向的收入分配制度體系的改革,主要措施有:堅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建立健全職工工資的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加大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城鄉居民增加轉移性收入;進一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透明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