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文綜中歷史科目需要大量記憶,顯然把整本書記下來的可能性比較小,現階段要做的就是把重點劃出來,在此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專家就將其中比較重要的幾個考點進行梳理與總結,以便考生們高效備考,本文重點講科舉制度。
一、科舉制的發展史
1.隋朝首創
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的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無法繼續下去。隋文帝時廢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試選拔官員,奠定了科舉制的雛形。隋煬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創立。
2.唐朝繼承和完善科舉制度
唐太宗貞觀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
武則天時,大量增加科舉取士的人數,還首創了武舉和殿試。
唐玄宗開元年間,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以后成為定制。
3.宋以后的改革
宋朝的科舉制比唐朝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考試分為鄉試、省試、殿試三級,殿試成為定制,考試方法采用糊名法。
明朝采用八股取士,科舉制度凸顯弊端。
1905年清末新政,廢除科舉制度,科舉制退出歷史舞臺。
二、科舉制的意義及影響
科舉制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實行科舉制,選拔人才不分門第出身,促進了社會流動,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它把讀書、考試與做官緊密聯系起來,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員文化素質。科舉取士,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族大家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這一制度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專家建議考生們在理解以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記憶,牢記要點重點,把握科舉制度的核心,在考場上做到應對自如!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