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答案
《初中思想品德》
一、單選題
1.答案:B。實踐性
2.答案:A。學生主體
3.答案:C。演示法
4.答案:D。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5.答案:D。敬業
6.答案:B。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③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7.答案:D。王乙通過遺囑繼承獲得3萬元的權利應受法律保護
8.答案:C。社會保護
9.答案:D。超越代理權的行為
10.答案:A。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相互依存,具有統一性
11.答案:C。法律制定
12.答案:A。財產交付之時
13.答案:A。罪刑法定原則
14.答案:B。①促進公民對法律的理解;④推進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
15.答案:D。③提高國有資本的運行效率;④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
16.答案:B。②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③收入水平影響消費
17.答案:D。財政政策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手段
18.答案:C。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在全球范圍優化資源配置
19.答案:B。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0.答案:A。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
21.答案:A。
、馓岣邲Q策的公眾參與度和決策透明度;②拓寬民意反映渠道,引導民
22.答案:C。有利于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23.答案:②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載體;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4.答案B。①實踐的發展推動著認識的不斷深化
、苷J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超越已有認識成果的過程
25.答案A。①發展教育能夠提高人的文化素養
、诮逃谖幕瘋鞒兄芯哂兄匾饔
26.答案C。彰顯對歷史的尊重、對生命的敬畏
27.答案D。實踐觀點
28.答案A。人可以認識規律
29.答案C。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③解決矛盾應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0答案B。
、賹嵺`是認識的基礎
、芮袕膶嶋H出發是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
二、簡答題(共2題,每題12分)
31.參考答案
、傩@欺凌是一一種非正義行為。非正義行為會損害別人的正當權利,,進而危害整個社會。(4分)
、诿鎸@種現象我們不能旁觀,這是對非正義行為的漠視,這無疑會助長校園欺凌等非正義行為的擴散.最終損害的將不僅是某一個人的利益。(4分)
③作為未成年人也有責任維護正義,要在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維護正義,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我們既不要做傷害他人的行為,遇到欺凌行為也不要漠視,要敢于向老師或有關部門反映,也可以通過撥打110向公安機關求助等途徑匡扶正義。(4分)
32.參考答案
①能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能夠是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有濃厚的學習興趣。(4分)
、谑箤W生們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能夠辯證的看待當前初中階段所面對的困惑和誤區,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分)
、塾兄谛纬擅裰骱椭C的課堂氛圍,同時能夠突出本節課重點、解決難點,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掌握知識,樹立正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4分)
三、材料分析題(共2題,每題20分)
33.參考答案
(1)優點:
、僭摾蠋煹慕虒W能夠從學生實際出發,并將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作為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基礎;注重與社會實踐的聯系,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體現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踐性,也符合課程的基本理念。(5分)
、谠摻處煹慕虒W能積極開發和利用學生這種課程資源,以學生的調查資料為基礎展開討論,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體現轉變了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探究學習。(5分)
(2)不足:
、僭摻處煹慕虒W中只有學生的討論,缺少教師必要的總結和引導,同樣沒有教師對學生回答的評價,沒有體現教師在授課中的的主導地位,也沒有重視并運用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5分)
、谠摻處煹慕虒W只有學生的討論,卻沒有形成相應的結論,不符合重結果與重過程統一的課程特點。同樣也不符合討論教學法對于教師需要最后進行總結的要求。(5分)
34.參考答案
(1)對試題的評述:
、賰烖c:該試題在立意方面能夠實現考試目的,旨在讓學生認識到在自己權利受侵害時該如何依法維護;(2分)同時該題具有一定的情境性,能夠根據考生的生活經驗和理解程度設置情境,也符合當下的實際情況;(2分)且該題的設問有一定的層次性,能層層推進展開設問。(2分)
、诓蛔悖侯}目中公安人員對小剛的評價部分情境直接呈現結論,不利于學生的思考,限定的學生的思維,不具有開放型;(2分)題目的部分語言表達不夠科學嚴謹,短信內容和微信朋友圈的結合不符合常識。(2分)
(2)對答案的評述:
①優點:答案的制定能夠針對設問進行,同時也能尊重教材,答案比較完整;(2分)答案語言組織比較精煉,言簡意賅。(2分)
、诓蛔悖捍鸢溉鄙僭敿毜馁x分,可操作性不強,不易于控制評分誤差;(2分)對于其他回答沒有給出相應的參考,開放性太強,毫無參考,無法有效依據參考答案評判學生的回答;(2分)答案缺少條理,所有的答案組織成一整段,思路不夠清晰。(2分)
四、教學設計題(26分)
35.議題:假如我是人大代表(2分)
2018年冬季來臨,某小區的供暖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小區的居民代表找到社區的人大代表反饋問題,希望能幫助解決小區的供暖問題。以此為議題設計活動,可組織學生搜集與人大代表有關資料,認識人大代表的職能。(3分)
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6分)
●人大代表是什么?
●居民為什么要找到社區人大代表解決問題?
●人大代表,履行職責有什么重要意義?
圍繞這個議題的探究,可“人大代表的產生: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成員,由民主選舉產生。人大代表的職能: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職權,行使國家的權力,有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和質詢權。人大代表履行職責的意義:與人民群眾保持親密的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的監督”。例如,通過人大代表自述環節,學生自主探究,明白人大代表的身份,產生過程;通過情景模擬,進行合作探究,明白人大代表可以通過行使自己的職權即質詢權,代表人民向民生及供暖部門質問,要求進行答復;解決問題后,學生們可以發表感言,通過人大代表行使權力感受,明白人大代表職責的意義。(6分)
作為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設計,還可以把這個議題當作進行人大代表系列活動設計的一個環節,如學校周邊交通擁堵問題,學校霸凌事件嚴重等事件,都能夠成為這一系列活動的組成部分。以系列活動的設計為載體,使人大代表擔負的重任學科內容生活化、生動化、結構化,充分體現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特點和優點。(3分)
根據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制作評價表,既評價學習情況,又引導活動過程。(6分)
相關推薦:
2019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真題pdf下載 ※ 教師資格答案pdf下載
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真題及答案 ※ 萬題庫估分 ※ 微信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