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師真題答案 | 真題答案下載 | 對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于11月2日舉行,下面考試吧整理了“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真題答案——初中地理”,供參考使用。每個科目考試時長為2小時,采取紙筆化考試。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 [答案]C
2. [答案]D
3. [答案]B
4. [答案]A
5. [答案]D
6. [答案]A
7. [答案]D
8.[答案]B
9.[答案]D
10. [答案] C
11. [答案] A
12. [答案] A
13. [答案] B
14. [答案] C
15.[答案] C
16. [答案] D
17. [答案]B
18. [答案] C
19. [答案] D
20.[答案] A
21.[答案] A
22.[答案] B
23.[答案] C
24.[答案] C
25.[答案] B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6. [答案要點]
(1)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和現象積累豐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歸納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規律。
(2)運用已獲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作出判斷。
(3)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善于發現地理問題,收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
(4)運用適當的方式方法,表達、交流地理學習的體會、想法和成果。
27. [答案要點]
(1)教學步驟:
①教師展示 “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引導學生聯系之前所學的等高線來掌握等溫線的概念。
②學生初步讀圖觀察, 并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哪-塊大陸最炎熱?哪一塊大陸最寒冷?
除南極洲以外寒冷區域最大的洲是什么?我們學校所在地的年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世界年平均氣溫較高的地區有哪些?
③學生進一步讀圖分析總結世界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
(2)教學意義:
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地理圖像這種表現形式,能更生動、逼真展示知識點,喚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大大的改善課堂效果。
②深化學生 對所學的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把枯燥的、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使學生從具體的感性認識中去把握抽象的理論知識,再根據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去分析現實問題,去解決現實問題,從而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
③能夠提高學生讀圖能力和圖文結合的地理思維。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
28.[答案要點]
(1) 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空間差異大;東西部降水相對較多;中部地區降水較少;西部地區降水空間差異明細。
(2)位于賀蘭山角向陽坡,光照充足;賀蘭山阻擋冬季風,寧夏平原冬季氣溫相對較高,低溫影響較小;寧夏平原年降水量低于200mm,降水相對缺乏,適合種植蓖麻。
(3)生態環境問題:土壤沙漠化,土壤鹽堿化。解決措施:①退耕還草,建立人工草方格;②合理灌溉,采用滴灌和噴灌等灌溉技術,種植耐堿性作物。
29. [答案要點]
(1)填圖活動的作用:①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②通過動手能夠加強學生對澳大利亞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形象的記憶,加深印象③提高了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符合地理學科教學的特點。
(2)合作學習的步驟:①首先要像案例中一樣請學生閱讀學習目標,要給學生設定好學習的目標,提出學習的問題;②學生做好分組準備。自由組成小組,明確組內分工;③學生通過借助資料展開合作學習,教師進行巡回指導;④各小組形成結果進行展示分享交流。
30. [答案要點]
(1)①全班同學進行分組,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交流的能力;②將廢棄物撿起來并放置在垃圾袋和垃圾箱中,能夠養成保護環境的習慣,增強環保意識,③通過對拾荒垃圾進行分
類和思考,學生能夠了解廢棄物的產生原因以及對環境的影響。
(2)①在活動開始之前,要注意路線地點的選擇,材料的準備,確定好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生需要提前查閱相關資料,豐富知識儲備;②在活動開展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安全紀律問題,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做好相關記錄;③活動結束以后,給予學生相應的評價反饋,組織學生形成報告,進行分享展示和交流。
(3)①各小組交流反饋學習單中的內容,能夠豐富學生對垃圾來源以及影響的認知,增強合作交流的能力,②學生綜合結果進行考察報告的撰寫,能夠將知識進行整理,提高對知識的整合歸納能力;③舉辦成果展覽,采用了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1小題,24分)
31. [答案要點]
(1)教學目標:①知識與技能目標: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中東地區石油資源的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能夠培養讀圖能力,以及對地圖的分析判斷能力。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能夠培養關注時事和世界的意識,明確各國之間互相尊重的觀念。
(2)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教師播放《中東新聞剪輯》,學生邊看視頻邊在地理圖冊中找到聽到的國家,引導學生課前思考問題:中東地區為什么戰爭、沖突不斷呢?
[設計意圖]通過新聞播報的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與時事新聞進行聯系,加強對時事政治的關注。
[新授環節]
一、長期的熱點地區
[教師從同學們對中東的介紹和我們看的錄象,我們想到一個詞,與中東地區最相關,那就是“戰爭”。為什么中東地區戰亂如此頻繁?我們主要從地理位置、資源及文化來分析其根源。
二、重要的地理位置
[教師]顯示中東地圖,這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中東”,對比“亞洲地理分區圖“所包括的國家和地區與什么分區有類似之處。[學生]讀圖。
[教師配合學生回答,進行“三洲兩洋空間位置分布”課件演示。
[學生]讀中東地區圖,得出中東屬于二洋三洲五海之地。土耳其海峽是歐洲和亞洲的分界限,蘇伊士運河連接著紅海和地中海,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中東處在亞、非、歐三洲交界處。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讀圖得出中東的地理位置,增強了對知識的自學能力。
三、豐富的石油資源
[教師中東地區的石油,都集中分布在哪里?主要產油國家有哪些?
[學生]讀圖,通過圖表了解中東石油的儲量、產量、出口量占世界總量的比重。總結知識:
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國家。中東石油的分布及主要產油
國:波斯灣沿岸;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教師]中東出產這么多石油,都是自己國家用嗎?當然不是。大部分石油都供出口。假如你是中東地區石油公司的老板,你會把石油賣到哪些地方?選擇什么樣的運輸路線效益最好?
[學生]小組討論后 寫下自己認為最理想的貿易國家和地區,并設計石油運輸路線,邊指圖邊闡述觀點:如為什么選擇這些國家和地區做貿易,自己設計的運輸路線有什么好處等。討論發言后完成53頁活動3,填出三條主要石油輸出路線。
[教師中東的這些國家靠出口石油賺了很多錢,石油出口成為它們的經濟支柱。請同學思考:這樣的經濟發展特點存在什么樣的問題?
[學生]從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國力綜合發展來討論單純依靠石油出口對國家經濟的不利影響。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假想情境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鞏固提升]
教師引導學生模擬情境:波斯灣現停靠著三艘滿載原油的貨船:日本油輪、歐洲一號(18萬噸)、歐洲二號(29萬噸),請為它們規劃適合的航線,并推選合作小組組長作為船長介紹探究成果。
[學生]小組討論后 寫下自己認為最理想的貿易國家和地區,并設計石油運輸路線,邊指圖邊闡述觀點:如為什么選擇這些國家和地區做貿易,自己設計的運輸路線有什么好處等。
[設計意圖]通過鞏固環節將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情況的運用,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
[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思維導圖繪制。
[設計意圖]加強對知識的邏輯概括能力。
[布置作業]
請大家回去寫一篇小論文, 對中東戰爭根源從地理的角度進行全面的分析。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全面綜合分析能力。
相關推薦:
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真題及答案 ※ 萬題庫估分 ※ 微信對答案
2019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真題pdf下載 ※ 教師資格證答案pdf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