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方二維碼 |
下載萬題庫估分 |
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5分,共40分)
1.【答案】B。此圖為壓縮沖程。
2.【答案】略
3.【答案】B。當r=r0的時候,分子之間的分子勢能是最小的。
5.【答案】略。
6.【答案】D。此為等容變化,體積不變,不會對外做功,此過程中溫度升高,理想氣體內能增加。
7.【答案】略
8.【答案】略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9題10分,第10題10分)
9.【參考答案】
(1)基本物理概念,是指物理學中最基礎、最核心的概念。它們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貢獻最大、反復出現在許多定律中經常運用,而且最有生命力。
基本物理概念的教學要求是:
1、明確建立物理概念的事實依據和科學思維方法。
事實依據: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物理現象、典型的各種事例和必要的實驗。例如在《光的折射》這一節課中需要借助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想學生講解什么是光的折射,同時還得注意使用相關實驗器材進行光的折射的實驗探究,研究光的折射的規律。
科學思維方法:分析、比較、綜合、概括、抽象。例如在《光的折射》這一節課中需要對光的折射現象進行分析概括,通過與《光的反射》進行類比學習,將抽象的光的折射的知識點具體化。
2、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①建立概念的必要性
②物理概念的建立過程
③概念的表達方式:文字表達和數學表達(定義式、量度式和決定式)
在《光的折射》這一節課中主要建立起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入射角、折射角的概念,并能夠根據光路圖進一步的理解,同時能夠根據光路圖中的入射角以及反射角理解并且求解折射率。
3、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主要體現在:對于概念的使用范圍和條件。在《光的折射》這一節中,對于介質的折射率要能夠清晰的認識到是介質對于光的偏折程度的描述。
4、了解概念與相關概念的區別和聯系。主要體現在比較不同概念的相同點、不同點和聯系。在《光的折射》這一節中主要是與《光的反射》對比學習,與反射光線等進行區分,并尋找其中的聯系。
5、學會運用概念。例如,在《光的折射》一節中學生要學會使用光的折射現象解釋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比如:筷子放在水中彎折、漁夫捕魚等相關場景。
10.【參考答案】
(1)連接電路時,開關必須處于斷開狀態;
(2)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電壓表要并聯在電路中;
(3)電流表、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不能接反;
(4)采用分壓法使用滑動變阻器時,在開關閉合前,應該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與用電器并聯的最大阻值處。
三、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1題20分,第12題30分,共50分)
11.【參考答案】略
12.【參考答案】略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12分,14題28分,共40分)
13.【參考答案】略
14.【參考答案】
(1)略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掌握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了解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式,了解物理實驗的過程和方法,提升觀察能力和研究物理問題的能力。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師、學生的雙邊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
(2)教學重難點
重點: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難點:解釋生活中的聲傳播的現象
(3)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多媒體演示:宇航員在太空中利用無線電進行交流的場景。
提出問題:宇航員在太空上近在咫尺,為什么不直接對話卻靠無線電進行交流呢?(因為聽不見對方的聲音)
教師引導:聲音是怎么樣從發聲體傳播到遠處的人耳呢,需要什么媒介呢?那么,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中的第二課聲音的傳播。【之所以這樣設計是能夠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感受能夠認識到聲音的傳播確實需要介質,同時能夠認識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二)新課講授
1.聲音的傳播
實驗1:氣體傳聲實驗(演示)
教師演示:①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引導學生注意聲音的變化。
②再讓空氣逐漸進入玻璃罩,注意其聲音的變化。
學生觀察:①抽出部分空氣后,聽到鬧鐘的聲音明顯變小。
②當空氣全部抽出后,聽不到鬧鐘的聲音。
③當空氣逐漸進入罩內,聽到的鬧鐘聲逐漸變大。
實驗結論:聲音在空氣中可以傳播,在真空中不能傳播。
教師引導:宇航員在太空上近在咫尺,靠無線電進行交流,是因為太空中沒有空氣,聲音不能進行傳播,所以宇航員使用無線電進行交流。
提出問題:聲音在空氣中如何傳播的呢?
多媒體出示 動畫:擊鼓時的狀態。
教師講解:鼓面的振動帶動周圍的空氣振動,形成疏密相間的波動,向遠處進行傳播與水波類似,所以聲是以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把它叫做聲波。【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通過直觀的實驗演示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感受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實驗2:固體傳聲實驗
提出問題:聲音在固體中可以傳聲嗎?我們該如何研究?(固體可以傳聲)
教師引導:用一張桌子做實驗,教師引導同桌為一組:一人輕敲桌子(不能使附近的學生聽到敲擊聲),另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桌面上,觀察是否能聽見敲擊的聲音。
總結:固體可以傳聲。
生活實例:為什么將要上鉤的魚,會被岸上說話聲和腳步聲嚇跑?為什么在花樣游泳比賽中,運動員在水中可以聽到音樂?(液體可以傳聲)
總結: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傳聲的介質可以是氣體、固體、液體。真空中不能傳聲。【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學生通過聲音能夠在多種介質中的傳播,進一步認識到聲音傳播需要介質】
2.聲速
提出問題:為什么先看到閃電,過一會才能聽見雷聲呢?(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
教師講解:聲音傳播的快慢用聲速來描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聲速與介質的溫度有關,15℃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 m/s。
讀書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資料卡片,得出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其次是液體,最后是氣體。
(三)鞏固提升
出示習題:古代士兵為了及時發現敵人的騎兵,常把耳朵貼在地面上聽,為什么這樣呢?(大地傳聲速度比空氣傳聲快)
(四)小結作業
1.小結:總結聲音的傳播知識點;同時升華情感:體會交流學習的過程中合作的快樂。
2.布置作業:制作簡易傳聲筒。查閱資料了解并制作,嘗試用本節課的知識解釋原因。
四、板書設計
相關推薦:
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真題及答案 ※ 萬題庫估分 ※ 微信對答案
2020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真題pdf下載 ※ 教師資格證答案pdf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