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題(共3道大題,每道大題14分)
30.下面是某幼兒園大班李老師的教學片段:
師:小嘴巴?
幼:不說話
師:小朋友們,看著黑板,黑板上是什么呢?
幼:數字9的分解。
師:很好,我們上次課學了9的分解。小朋友們學會了嗎?
幼:會了
師真棒!那你們一起讀一遍:9可以分為1和8,預備,起!
幼:9可以分為1和8,9可以分為2和7……
師:小朋友們很棒,剛才是你們看著黑板讀,現在老師把黑板轉過去,你們再背一背9的分解,好不好?
幼:好!
師:9可以分為1和8,預備,起!
幼:9可以分為1和8,9可以分為2和7,9可以分為3和6,9可以分為4和5,9可以分為5和6……
師:停!停!停!9可以分為4和5后面該怎么背了,濤濤,就是你領著大家亂背,聲音又大,你給我小聲點,其他小朋友別跟著他背!重新來一遍!9可以分為1和8,預備,起!
濤濤在李老師的責備及小朋友的譏笑聲中低下了頭,其他小朋友則附和著,一起背誦起來。
【題干】請結合材料,從兒童觀的角度,評析材料中李老師的行為。(14分)
【答案】材料中的李老師的做法是錯誤的,不符合“育人為本”的幼兒觀。
首先,育人為本的幼兒觀強調幼兒是發展中的人, 要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幼兒,幼兒正處于發展之中,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方式、成長特點,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來認識和看待幼兒。材料中,李老師責罵濤濤,否定濤濤的行為,沒有將濤濤看做發展中的人。
其次,育人為本的幼兒觀強調幼兒是獨特的人,每個幼兒身心發展的速度都各不相同,其身心素質的組合特征也不同。教師要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材料中,李老師針對濤濤的帶領大家背誦的行為,只看到了他的不足,但并沒有耐心引導,所以,李老師沒有把濤濤看做獨特的人。
再次,育人為本的幼兒觀強調幼兒作為學習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教育對象,幼兒在受教育過程中并不是對教師完全盲從,而是具有在教育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材料中,李老師教育教學中沒有做到正確的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學習,反而灌輸數學知識,沒有將幼兒看做學習的主體。
最后,育人為本的幼兒觀強調幼兒是權利的主體,要把幼兒看作與成人人格平等、具有相同的社會地位、享有基本人權的積極主動的、人格獨立的人。材料中李老師的語言和態度傷害了濤濤的自尊心,沒有保護好濤濤的人格尊嚴權,所以,李老師沒有把幼兒看作權利的主體。
總之,材料中李老師的做法是錯誤的,違背了“育人為本”的幼兒觀,我們要引以為戒。
31.婉婉一歲多的時候生過一場大病,身體發育比同齡幼兒晚。上幼兒園后,身體還是比較瘦弱,語言表達不太清楚。一次,陳老師教孩子們唱兒歌“兩只老虎”,陳老師發現大部分孩子都會唱了,就叫孩子們到教室中間一個一個表演,陳老師給唱得好的孩子獎勵一朵小紅花。輪到婉婉了,她剛唱了一句,就不記得歌詞,還跑調了。陳老師對婉婉說:“你怎么總是比別人差!”接著在婉婉的額頭上貼了一朵綠色的小花。小朋友們都不屑地看著婉婉,婉婉羞愧極了。
回到家里,婉婉大哭了一場。第二天,婉婉說什么也不愿意再去幼兒園了。婉婉的媽媽非常生氣,找到陳老師理論:“虧你還是老師,怎么這樣對待小孩子?”陳老師回應道:“你家婉婉就是比別人差,不信,你去問其他老師。”婉婉的媽媽氣得說不出話,只好找園長投訴。園長在弄清楚情況后,嚴肅地批評了陳老師,要求他當著全班幼兒的面給婉婉道歉。
問題:
【題干】請你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評析陳老師的教育行為。
【答案】材料中,陳老師的教育行為是錯誤的,不符合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師德規范要求,需要我們引以為戒。
首先,陳老師沒有做到的關愛學生的師德規范。關愛學生要求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材料中,陳老師對于婉婉唱歌跑調,記不住歌詞的問題沒有耐心指導,反而差別對待貼小綠花,導致婉婉心理受到傷害,違背了關愛學生的師德規范。
其次,陳老師沒有做到教書育人的師德規范。教書育人要求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材料中,陳老師面對婉婉唱歌跑調記不住歌詞的問題,沒有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只是語言批評說婉婉比其他幼兒差,沒有做到循循善誘、耐心教導。違背了教書育人的師德規范。
最后,陳老師沒有做到為人師表的師德規范。為人師表要求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材料中,陳老師在面對家長時沒有尊重合作家長,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堅持認為婉婉發展較差,違背了為人師表的師德規范。
綜上所述,陳老師的行為是錯誤的,不符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我們要引以為戒。
32.眾所周知,文化是民族進步之魂,但是對正處于社會大變革的中國來說,文化的進步卻是較為緩慢的,所取得的影響遠沒有經濟領域明顯,這的確值得我們深思。不容否認,急功近利的心態是導致文化浮躁的重要原因。“快”成了我們社會生活的不變節奏,無形中我們似乎進入了一個以“快”來博取“價值”的時代。當改革的現實進程與人們的心理預期形成反差時,焦慮、浮躁的文化心態便隨之出現。
文化浮躁的突出表現,就是整個社會都急于求成:普通人期待一夜成名,渴望一夜暴富;地方管理動輒宏觀戰略,貪大求洋,不再扎實肯干、埋頭苦干、任勞任怨;科研人員不肯再刻苦鉆研、兢兢業業;企業經營者不再誠實勞動、誠信守諾、合法經營……人們耐不住寂寞,守不住自我,靜不下心來,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常態。在這種文化浮躁的氛圍中,文化生活似乎越來越與真、善、美漸行漸遠。
文化對社會的推動力,通常是在潛移默化中釋放出來的,真正的文化應該對社會生活的基本價值和秩序有所堅持,因為文化的人文本性要求人們必須訴諸恒常的價值關切。在一個文化底蘊厚重的社會里,作為世代累積沉淀下來的文化習慣和文化信念,理應滲透于百姓的生活實踐中,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穩定性要素。文化需要固根扶本,一個健康的社會需要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源源不斷的、充足的精神資源,以滿足全社會的精神慰藉之需求。
抑制文化浮躁,首先需要夯實全民族的信仰根基。信仰既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個民族凝聚力的根本因素。文化浮躁,實際上也是文化精神支柱缺失的“躁動而浮”。心中有明確的信仰,我們才會“不畏浮云遮望眼”,在紛繁復雜的現象中守住我們最想要的東西。信仰的弱化與分散,對一個向上的民族來說是十分危險的,它會使人的心靈無所皈依,會弱化民族的奮發自強精神。
抑制文化浮躁,還需要自覺培育民族文化自信心。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影響中國既有的文化格局,加劇了中國的文化震蕩,這種文化落差在催生了國人浮躁心態,甚至出現了文化的價值迷失。今天,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大幅度提升,我們有幸迎來了中國文化繁榮發展的契機。我們要涵養我們的文化元氣,找到民族文化的“自我”。一個文化創新的時代,一定是一個充滿民族文化自信的時代。
抑制文化浮躁,無疑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通過良好社會氛圍的營造,讓每個人沉下心來,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思考,激發出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唯有如此,全社會才會面對中國社會發展凝聚共識,更加從容與自信地走向未來。--摘編自鄒廣文《抑制文化浮躁》
(1)【題干】文章認為文化浮躁產生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概括。(4分)
【答案】急功近利的心態是導致文化浮躁的重要原因。改革的現實進程與人們的心理預期形成反差時,焦慮、浮躁的文化心態便隨之出現。
(2)【題干】抑制文化浮躁有何現實意義?請簡要分析。
【答案】文化對社會的推動力,通常是在潛移默化中釋放出來的,真正的文化應該對社會生活的基本價值和秩序有所堅持,因為文化的人文本性要求人們必須訴諸恒常的價值關切。在一個文化底蘊厚重的社會里,作為世代累積沉淀下來的文化習慣和文化信念,理應滲透于百姓的生活實踐中,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穩定性要素。
第一,抑制文化浮躁,能夠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現象中守住我們的信仰,讓我們心靈有所歸依,強化民族的奮發自強精神。
第二,抑制文化浮躁,可以提升我們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讓我們涵養文化元氣,找到民族文化的自我,打造充滿民族文化自信的時代。
第三,抑制文化浮躁,可以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讓我們沉下心,主動學習和思考,激發個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全社會凝聚中國社會發展的共識,更加從容自信的在走向未來。
相關推薦:
2021上半年教師資格真題及答案 ※ 萬題庫估分 ※ 微信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