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維納的成敗歸因理論。
答:美國心理學家維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并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身心狀態、外界環境。
2、簡述維納的成敗歸因理論對實際教學的作用。
答:歸因理論的理論價值與實際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動發生的因果關系;二是有助于根據學習行為及其結果來推斷個體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從特定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來預測個體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學習行為。正因為如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運用歸因理論來了解學習動機,對于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提高其學習效果,也會產生一定的作用。
3、簡述如何培養學習動機。
答:(1)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系培養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可以影響學習效果,因為它直接制約學習積極性,但是,學習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學習動機。因此,指出學習上的關鍵問題,填補知識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關鍵,也是獲得真正成功的先決條件。(2)利用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培養學習動機。利用發生途徑,主要應考慮的是如何使學生原有學習需要得到滿足。從間接途徑考慮,主要應通過各種活動,提供各種機會,滿足學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愛好。
4、簡述如何激發學習動機。
答:(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5、簡述如何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答:要想創設問題情境,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結構,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此外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狀態,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水平構成一個適當的跨度。這樣,才能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創設的方式多種多樣,并應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
6、簡述葉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美國心理學家葉克斯和多德森認為,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同時,他們還發現,最佳的動機激起水平與作業難度密切相關;任務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較高;任務難度中等,最佳動機激起水平也適中;任務越困難,最佳激起水平越低。這便是有名的葉克斯-多德森定律(簡稱倒U曲線)。
7、簡述遷移的種類。
答:(1)根據遷移的性質不同,即遷移的影響效果不同分為:正遷移與負遷移;(2)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抽象與概括水平分為: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3)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分為: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4)根據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心理機制的不同分為:同化性遷移、順應遷移與重組性遷移。
8、簡述遷移的作用。
答:(1)遷移對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2)遷移是習得的經驗得以概括化、系統化的有效途徑,是能力與品德形成的關鍵環節。(3)遷移規律對于學習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關的培訓人員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9、簡述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
答:(1)早期的遷移理論有形式訓練說、相同要素說、經驗類化理論、關系轉換理論等。(2)現代遷移理論主要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提出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10、簡述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
答:(1)相似性;(2)原有認知結構;(3)學習的心向與定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