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學生的心理差異與教育
1、氣質是個體內在的、不依活動的目的和內容而轉移的、穩定持久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氣質本身無好壞之分。
2、氣質可分為:膽汁質(張飛)、多血質(葉青)、黏液質(林沖)、抑郁質。
3、大學生的氣質教育:教育學生認識和控制自己的氣質;根據不同的氣質類型,因勢利導,采取適當的教育方法;氣質與職業指導;根據臨床研究,兩種不平衡類型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主要發生者。
4、性格是指一個人對待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性格有好壞之分。
5、大學生的性格類型差異:外傾性格多于內傾性格;獨立型多于順從型。
6、心理學中所說的能力,是指個體順利完成某項活動的個性心理特征。
7、大學生應該具有以下能力:自學能力、表達能力、操作能力、適應能力、創造能力。
8、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人類智力的三元理論。這個理論主要包括智力的三個亞理論,分別是情境亞理論、經驗亞理論、成分亞理論。經驗亞理論表明一個人在完成新穎的任務、處理新的情況和自動對信息進行加工時,行為表現不同,則智力高低不同。他還把智力成分分為元成分、執行成分和知識獲得成分。
9、比率智商IQ=智力年齡/實際年齡×100離差智商IQ=100+15×(X-X0)/s
10、學習風格是學習者持續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是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其心理要素包括認知、情感和意動三方面。
11、認知風格中的知覺風格各分為場獨立型和場依存型兩種,場獨立型往往傾向于以內在內在參照物而不是外在參照物去知覺事物,即能以自己獨立的標準覺察、判斷事物。場依存性則較多地依賴外在參照物去知覺事物,或者難以擺脫環境因素的影響,不能從復雜情境中區分事物的基本要素或組成部分。
12、焦慮是個體在一定壓力情境中所產生的包含擔憂、緊張、恐懼等成分的復合型情緒。中等水平的焦慮有利于學習效率低提高。
13、過敏性焦慮不是因客觀情景對自尊心構成威脅而引起的,而是由遭到嚴重傷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
14、就學習情境壓力與焦慮的關系來看,一般是低焦慮者在壓力大的學習情境下學習效果較好,而高焦慮者則適合壓力較低的學習情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