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財政投入類
1.國家建立以財政撥款為主、其他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輔的體制,逐步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保證國家舉辦的學校教育經費的穩(wěn)定來源。
企業(yè)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依法舉辦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辦學經費由舉辦者負責籌措,各級人民政府可以給予適當支持。
【教育法53】
2.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實行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落實的體制。農村義務教育所需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的規(guī)定分項目、按比例分擔。
各級人民政府對家庭經濟困難的適齡兒童、少年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
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guī)定!玖x務教育法44】
3.非義務教育實行以政府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培養(yǎng)成本的投入機制。學期教育實行政府投入、社會舉辦者投入、家庭合理負擔的投入機制。普通高中實行以財政投入為主,其他多種渠道籌措經費為輔的體制。隨著財力增強,逐步提高高中階段教育財政投入水平。中等職業(yè)教育實行政府、行業(yè)和企業(yè)及其他社會力量等多渠道依法籌集經費投入的機制。高等教育實行以舉辦者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培養(yǎng)成本、學校設立基金接受社會捐贈等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機制。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qū)高等教育發(fā)展予以扶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保障經費投入】
六、材料分析類
1.學校應付責任的情況【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9】
物 |
(一)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
續(xù)表
學 |
(一)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二)學校違反有關規(guī)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三)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四)學生在校期間突發(fā)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fā)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五)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fā)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jiān)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jiān)護人的保護而發(fā)生傷害的。 |
教 |
(一)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
2.學校不負責任情況【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12、13】
不 |
(一)地震、雷擊、臺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
學 |
(一)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fā)生的; |
3.學生或者監(jiān)護人應負責任的情況【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10】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準則、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三)學生或者其監(jiān)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學校的;
(四)未成年學生的身體狀況、行為、情緒等有異常情況,監(jiān)護人知道或者已被學校告知,但未履行相應監(jiān)護職責的;
(五)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jiān)護人有其他過錯的。
4.其他主體應負責任情況【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11】
學校安排學生參加活動,因提供場地、設備、交通工具、食品及其他消費與服務的經營者,或者學校以外的活動組織者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有過錯的當事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5.事故損害的賠償情況【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26、27】
學校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根據責任大小,適當予以經濟賠償,但不承擔解決戶口、住房、就業(yè)等與救助受傷害學生、賠償相應經濟損失無直接關系的其他事項。學校無責任的,如果有條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本著自愿和可能的原則,對受傷害學生給予適當的幫助。
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履行職務中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予以賠償后,可以向有關責任:人員追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