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思維
(一)思維的概念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
(二)思維的特征
1.間接性
間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過感覺器官而是通過其他媒介來認識客觀事物。
2.概括性
思維可以把一類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征和規律抽取出來加以概括。
(三)思維的種類
1.根據發展水平不同劃分
根據發展水平不同,可將思維劃分為:直觀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
(1)直觀動作思維
直觀動作思維是通過實際操作解決具體直觀問題時的思維過程。
(2)具體形象思維
具體形象思維是人腦對表象進行的思維。
(3)抽象邏輯思維
抽象邏輯思維是用語言符號進行的思維。
2.根據思維的邏輯性劃分
(1)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是未經逐步分析就迅速對問題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測、設想或突然領悟的思維。
(2)分析思維
分析思維是經過逐步分析后,對問題解決作出明確結論的思維。
3.根據思維的指向性劃分
(1)聚合思維
聚合思維又稱求同思維、集中思維,是把問題所提供的各種信息集中起來得出一個正確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維。
(2)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輻射思維,是從一個目標出發,沿著各種不同途徑尋求各種答案的思維。
4.根據思維的創造程度劃分
根據思維的創造程度,可將思維劃分為:再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1)再造性思維
再造性思維(常規性思維)是指人們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按現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慣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2)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指以新穎、獨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高級過程。
創造性思維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
①流暢性:流暢性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在規定的時間內產生不同觀念的數量的多少。
②變通性:即靈活性,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不鉆牛角尖,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
③獨創性: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能獨具慧心,想出不同尋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輩的意見,具有新奇性。
5.根據思維過程的依據劃分
根據思維過程的依據來劃分,可以把思維分為經驗思維和理論思維。
(1)經驗思維
經驗思維是以日常生活經驗為依據,判斷生產、生活中的問題的思維。
(2)理論思維
理論思維是以科學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論為依據,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的思維。
(四)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所謂問題,就是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的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問題解決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指向一定的目標,應用各種認知活動,經過一系列的思維操作,實現從問題的初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
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1.問題的特征;
2.已有的知識經驗;
3.定勢;
4.功能固著;
5.原型啟發。
6.動機的強度
在學習較復雜的問題時,中等偏低的動機強度最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在學習中等強度的問題時,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的關系是倒U型曲線關系;在學習任務比較簡單時,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的關系是線性的關系,動機強度越高,學習效率越佳。
除了上述因素外,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緒狀態、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性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