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的責任
教師的職業責任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更新的。總的趨勢是:社會發達程度越高,教師職業的勞動越復雜。所負擔的責任就越大,在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中發揮的作用就越重要。
現代教師應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者,是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建立者,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是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與應用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者。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的;不是禁止的,而是發展的;不是階段的,而是連續的。
1.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者
面對21世紀國際經濟與科技的激烈競爭,人們深刻地認識到,培養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具有高度的文化素質、科學素質、道德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是國家與民族生存的希望。因此,實施素質教育,依據社會與人的發展的需要。去開發青少年的智慧潛能,培養青少年的精神力量,促進青少年生動活潑健康地成長是教師的首要職責。
大家都知道,青少年時代是人生歷程的巨變期。這個時期是一個人生命力成長最快、最富有學習可能、個性形成與發展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的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將遠遠超出本階段而延續到終身。因此,教師要處處從人的成長與發展的角度去關注青少年。通過教育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能力,為他們進入社會生活,服務于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為此,教師在工作中要使德、智、體、美、勞相互滲透,相互交織,一定要把全面發展的教育與素質教育結合起來、把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使教育呈現一個統一的、完整的過程。
教師要為學生的個人成長打好三方面的基礎:第一是打好良好健康成長的基礎,為他們腦力和體力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要從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強心,使他們長大了能夠不斷追求事業的成功。第二是打好進一步學習或終生學習的基礎,是他們進入社會以后能夠不斷地自己去獲取知識。第三是為他們走向社會打好基礎,使他們從小就要有一種社會責任感,使他們了解社會、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在生活中的地位和責任。
我們認為只有這樣做,才能使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能充分享用現代社會高度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而且能進一步創造出更新更完美的世界來。
2.民主師生關系的建立者
在教育工作中,教師的工作水平不僅取決于教師完成工作角色的任務水平,更重要的取決于教師對教育事業和對學生的熱愛,取決于師生關系的質量和水平。教師對學生真摯的熱愛,學生對教師尊重敬佩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當一個孩子跨進學校大門成為你的學生時,他無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話對于他來說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來。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尊重學生從心底發出的對教師的這種神圣感和責任感。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力量,要贏得學生的信任與熱愛,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是教師的重要職責,也是教師做好工作的基本保證。為此,教師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對學生要擁有一顆愛心。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要把學生當做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看待。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愛,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感化,為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基礎。教師還必須對學生一視同仁,學生對教師的第一要求即是公正。教師在工作中常常把評價學生作為一種教育的手段,教師的評價里包括的刺激,會使學生確立一種學好與學壞的意向,所以,教師的評價必須客觀公正,要通過評價激發學生努力上進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更高的理想與希望,教師決不能把評價作為懲罰。
同時,教師還必須把權威建立在長期與學生平等的交往中,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主動關心學生,滿足學生求知的需要。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可親、可近、可敬、可信任的知心人,才能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使教育達到預期的目的。
3.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
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教師不僅要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而且要使他們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是教師工作的重要職責。
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和學生觀,把學生看成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而決不能把學生當做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在學生的學習中教師不能包辦代替,要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過去由學生學適應教師的教,到讓教師的教適應學生的學的觀念的轉變。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學習的心理發展規律,研究學生怎樣學,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的學法,引導學生探究、總結學習的規律。教師要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實際去操作與觀察,增加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機會,鼓勵學生多思善問,敢于質疑爭論。促進學生動腦、動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逐漸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師還要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要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自學、預習、記憶、分析、思考、解答等等。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會學,還要使學生樂學,要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要貫徹啟發式教學,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從“一言堂”、“滿堂灌”中解放出來。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上好每一節課,還有增強教學藝術的感染力,使學生接受教師情感與情緒的表達,接受教師人格魅力的影響。
4.教育信息的開發與應用者
信息時代的來臨,使學校不再是封閉的教育場所,教師也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要為學生創設有利的信息環境,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環境,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教育信息的開發與應用在現代社會已成為教師的重要職責,為此,教師不但要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狀況,還要廣泛參與社會實踐;不但要指導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還要指導學生接受和選擇各種信息。
同時,作為現代教師還必須熟練掌握和應用計算機技術,會使用各種教學軟件。如備課軟件、課堂教學輔導軟件、技能訓練軟件以及資料庫、習題庫等。自己要會制作各種課件并把它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去,為學生提供聲、像、文字一體的教學環境。
教師還應能夠在教育信息網絡上獲取各種所需的信息,將信息及時地提供給學生,同時也能將自己的教育教學成果接載到系統中去,以擴大教育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使現代教育的職能充分地發揮出來,才能使學生在信息社會中不斷成長。
5.學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
人的生命是由一個一個的心理活動所組成的,生命的本質就表現在心理上。一個人的價值也是在他的心理活動基礎上形成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深度決定的。蘇霍姆林斯基說:“人就是一種精神力量”。從現代健康觀或健全的人格的角度來說,具有健全心理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一些專家認為,在奧運賽場上,同一水平的運動員中,身體方面的競技只有20%,而80%是心理上的挑戰。可以看到,培養一個人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性。
另外,由于學生正處在身體發展和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而現代社會的轉型使學生面臨著生活、學習、升學等多種壓力,加之社會上存在的一些負面影響,使一些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面對這種狀況,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重視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教師必須隨時幫助學生,開展心育。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指導。幫助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控制,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這是使學生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建功立業的重要條件。因此,培育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是教師的重要職責。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