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血
出血是兒童時期常發生的一種外傷現象,少量出血容易止住,嚴重損傷引起的大出血,可能危及患兒生命,應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1.常見的幼兒出血
(1)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流量大,短時間內可大量失血,必須立即止血。
(2)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液均勻流出。
(3)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樣滲出,可自己凝固。
2.急救方法
(1)動脈出血:采用指壓止血法,這是動脈止血最快速、最有效的一種臨時止血方法。即用單個或多個手指壓住血管的上端(更靠近心臟),壓閉血管,阻斷血流,急送醫院處理。
①面部出血:壓迫兩側下頜骨,救護者可用拇指在傷口同側下頜骨前方2厘米處觸及動脈搏動,按向下頜骨,使面動脈被壓閉而止血;
②前臂出血:壓迫肘窩(偏內側)動脈跳動處;
③手掌、手背出血:壓迫腕動脈跳動處;
④手指出血:將手指屈人掌內,成握拳狀;
⑤大腿出血:屈曲大腿,壓迫大腿根腹股溝動脈跳動處;
⑥腳部出血:壓迫腳背動脈跳動處。
(2)小傷口:由于小傷口引起小的靜脈或毛細血管出血可用一般止血法,用干凈的紗布、棉花墊在傷口上,用繃帶包扎,即可止血。
(3)較大傷口:由于較大的傷口引起的出血,可將敷料(可用干凈的棉花、紗布)蓋在傷口上,用繃帶包扎止血。(對小傷口和較大傷口出血,還可將陳艾葉搓成艾絨點燃,用以炙傷口,止血效果很好。)
3.預防
(1)將小刀等銳器放在幼兒拿不到的地方。
(2)經常檢查幼兒口袋,如有危險的東西,要交老師妥善保管。
(3)教育幼兒不用帶尖帶刺的東西做玩具、不挖鼻孔。
(4)注意幼兒活動中的安全。
(四)燒、燙傷
1.常見燒、燙傷
燒、燙傷是由火焰、蒸汽、熱液體、電流、化學物質等作用于人體引起的損傷。幼兒皮膚的角質層薄、保護能力差,因開水、熱湯、化學藥品、火焰、電器等導致的燒、燙傷事故較多。按燒傷的程度不同可分為三度燒傷。
一度燒傷:僅表皮受損,表現為皮膚輕度紅、腫、熱、痛,沒有水皰。
二度燒傷:傷及真皮,表現為傷處皮膚疼痛劇烈,有水皰。
三度燒傷:傷及皮下組織、肌肉,表現為受傷處皮膚感覺消失,無彈性、干燥,無水皰,皮膚顏色蠟白或焦黃。
2.急救方法
燒、燙傷的急救原則是消除燒、燙傷的原因,保護創面,設法使傷員安靜止痛。
(1)消除燒、燙傷的原因。根據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火焰,應設法將余火撲滅;如果是熱的液體,應立即將燙傷部位的衣服脫掉;如果是觸電燒傷,應立即切斷電源。
(2)保護創面。一度燒傷可在局部涂搽獾油、燙傷膏等,一般在3~5天內可好轉。二度、三度燒傷應用清潔的被單、紗布、毛巾等物覆蓋創面,不要弄破水皰,也不要在創面上涂抹任何治療燒傷的藥品,避免加重感染和損傷,速送醫院處理。
(3)設法使傷員安靜止痛。若燒、燙傷面積大,病人煩躁口渴,可少量多次給予淡鹽糖開水飲用。
注意事項:如被腐蝕性藥品燒傷,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創面;如被生石灰燒傷,應將石灰顆粒揩去,再用水清洗,否則,生石灰遇水產熱,會加重傷勢。
3.預防
(1)成人端著熱水或開水壺時要注意避開幼兒。
(2)開水、燙飯菜、化學藥品、電器等應放在幼兒手夠不著的地方。
(3)剛燒好的飯菜應放置一段時間,待不燙時才讓幼兒進食。
(4)給幼兒洗頭、洗澡時應先開冷水后開熱水。
(5)教育幼兒不玩火、不觸摸電器等物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