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教師資格《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匯總
第六節 學習動機
一、學習動機的含義
學習動機是引發和維持個體學習活動,并將學習活動指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動力機制。
二、學習動機的構成
學習動機的兩個基本成分是學習需要和誘因,兩者相互作用形成學習的動機系統。
(一)學習需要
學習需要是指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從需要的作用上來看,學習需要即為學習的內驅力。
奧蘇伯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以下三個方面的內驅力組成,即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
認知內驅力以求知作為目標,從知識的獲得中得到滿足,是學習的內部動機。
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是指個體由自己的學業成就而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這是一種間接的學習需要,屬于外部動機。
附屬內驅力是指個體為了獲得長者(如教師、家長等)的贊許和同伴的接納而表現出來的把工作、學習搞好的一種需要。
自我提高和附屬內驅力都是一種間接的學習需要,屬于外部動機。在兒童早期,附屬內驅力最為突出。到了兒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屬內驅力的強度有所減弱,而來自同伴、集體的贊許和認可逐漸替代了對長者的依附。在這期間,贏得同伴的贊許就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動機因素。
(二)誘因
誘因是指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并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
三、學習動機的功能
(一)激發功能
(二)指向功能
(三)維持功能
(四)調節功能
四、學習動機的分類
(一)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
根據動機產生的誘因來源,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
內部動機是指人們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如有的學生喜愛數學,他便在課上認真聽講,課下刻苦鉆研。
外部動機是指人們由于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如有的學生是為了得到獎勵,避免懲罰,取悅老師等。
(二)高尚動機與低級動機
根據學習動機內容的社會意義,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高尚動機與低級動機。
高尚學習動機的核心是利他主義,學生把當前的學習同國家和社會的利益聯系在一起。低級學習動機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學習動機只來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三)遠景性動機和近景性動機
根據動機起作用的時間長短來劃分,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遠景性動機和近景性動機。
遠景性動機,是指動機行為與長遠目標相聯系的一類動機。近景性動機,是指動機行為與近期目標相聯系的一類動機。例如,學生在確定選修課程時,有的是考慮今后走上社會、踏上工作崗位的需要,有的只是考慮眼下是否容易通過考試,他們的擇課動機便屬遠景性和近景性動機范疇。
(四)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
根據學習動機與學習活動的關系,可以把學習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
直接動機與學習活動直接相連,是對學習的直接興趣和對學習活動的直接追求引起的。
間接動機與學習活動的社會意義相聯系,是社會要求在學習上的反映結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