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學習的基本理論
【本章考核目標】
1.了解:了解先行組織者和有意義學習等基本概念;了解苛勒的完形一頓悟說與托爾曼的符號學習理論。
2.理解:學習的實質;聯結學習理論和認知學習理論主要觀點;經典性條件反射的規律;嘗試錯誤學習的基本規律;操作性條件反射的規律;強化理論在學習中的應用。
3.掌握: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奧蘇伯爾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并能指導教學實踐。
【本章知識點結構】
各知識點板塊分述:
知識點一:學習與掌習理論概述
一、學習的實質
1.學習的概念
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2.學習的實質
學習表現為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學習引起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是相對持久的;學習是由練習或反復經驗引起的;學習沒有價值標準與對錯之分;學習是指過程而非結果;學習是人和動物共有的一種對環境的適應行為。
3.人類學習和學生學習
人類學習是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以語言為中介,自覺地,積極主動地掌握社會的和個體的經驗的過程。
學生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進行的,是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前人所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并以此來充實自己的過程。
二、學習理論的研究(具體參考本章知識點表格一)
1.聯結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
聯結學習理論認為,一切學習都是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建立直接聯結的過程。強化在刺激一反應聯結的建立中起著重作用。在刺激一反應聯結之中,個體學到的是習慣,而習慣是反復練習與強化的結果。習慣一旦形成,只要原來的或類似的刺激情境出現,習得的習慣性反應就會自動出現。
2.認知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S-R聯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造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個體的學習依賴于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
3.各流派對教學的啟示
知識點二:聯結學習理論與應用(具體參考本章知識點表格二)
一、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反射理論
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及應用:獲得與消退;刺激泛化與分化。
二、桑代克的嘗試一錯誤說
學習的實質與過程:學習的實質是形成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而聯結的形成是通過盲目嘗試一逐步減少錯誤一再嘗試這樣一個往復過程習得的。
嘗試一錯誤學習的基本規律及應用:效果律、練習律、準備律。
三、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
關于學習的實質
行為分類: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強化理論正強化(實施獎勵)、負強化(撤消懲罰)、懲罰
四、強化理論在學習中的應用
1.強化的應用
2.懲罰的應用
知識點三:認知掌習理論與應用(具體參考本章知識點表格三)
一、苛勒的完形一頓悟說
關于學習問題的基本觀點。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學習的實質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形。
二、托爾曼的符號學習理論
三、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1.學習觀
認知生長和表征理論: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2.教學觀
教學的目的在于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提倡發現學習;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強化原則)。
四、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1.學習分類
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機械學習與意義學習。
2.意義學習的實質
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3.意義學習的條件
4.接受學習的原則:漸近分化、綜合貫通
5.“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
所謂“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于學習任務,并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
知識點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不同傾向
個體建構主義、社會建構主義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
三、建構主義理論的應用
支架式教學、情境教學、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知識點表格一:關于學習理論的研究
理論名稱 |
實質 |
過程 |
內容 |
條件 |
啟示 |
聯結派 理論 |
刺激反應 直接聯結 |
嘗試 |
習慣 |
強化 |
教學目標是通過向學習者呈現刺激,以引發預期的行為;教學是圍繞著如何呈現適當刺激、提供適當的機會,讓學習者做出適當的反應 |
認知派 理論 |
手動構建 |
頓悟與理解獲 |
認知 結構 |
主體 |
教學必須基于學習者現有的心理結構或圖式,使學習者能夠將新信息同原有的知識以某種有意義的方式聯系起來 |
建構主義 |
引導學生 |
略 |
略 |
略 |
略 |
知識點表格二:連接學習理論及應用
理論名稱 |
代表人物 |
經典實驗 |
主要觀點及規律 |
經典性條件反射 |
巴甫洛夫 |
狗的分泌唾液 |
獲得與消退、刺激的泛化與分化 |
嘗試錯誤說 |
桑代克 |
餓貓實驗 |
效果律、練習律、準備律 |
操作性條件反射 |
斯金納 |
餓鼠實驗 |
行為分類:正強化負強化、 |
知識點表格三:認知掌習理論論計應用
代表人物 |
理論名稱 |
基本觀點 |
苛勒 |
完形頓悟說 |
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學習的實質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形 |
托爾曼 |
符號學習理論 |
行為不是受行為的直接結果支配,而是受預期行為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支配 |
布魯納 |
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
學習觀:認知生長和表征理論、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教學觀:教學的目的在于理解學科的基本機構,提倡發現學習 |
奧蘇伯爾 |
有意義接受學習論 |
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