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教育觀
人們無論是從事理論工作,或是從事實踐工作,全面而準確地認識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當然從事教育工作也不例外。為了使師范生或者是即將進入教師隊伍行列的同行對教育觀有個較為全面而準確的認識,本節主要從什么是教育觀,教育觀和我國素質教育的內在聯系,怎樣開展素質教育活動,評價我國的教育現狀來闡述。
命題點1:教育觀與素質教育
(一)教育觀的定義
教育觀是對“教育是什么”的價值判斷和基本看法,教育觀具有思想導向的特性,它以一種文化氛圍、一種精神力量、一種價值期望、~種理性目標的形式陶)臺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作為一種行為準則,它具有規范人、指導人的作用。它對學校的辦學目標和發展方向有著強化說明的作用,全體教職員工堅定地信奉這種價值觀,就會凝心聚力,形成組織共識,分享組織共同的價值觀,形成一種對學校未來充滿信心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
(二)什么是素質及素質教育
1.什么是素質
所謂素質,就是指個體的先天稟賦以及在此基礎上,通過環境和教育影響所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相對穩定的身心發展水平以及人類文化在個體心理上的內化和積淀。基礎素質大致可以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自然素質,分為身體和生理素質。主要有身高、體重的正常發育,消化、循環、內分泌等主要生理系統的健康和良好發育,以及良好的運動和適應能力。
第二,心理素質。包括直接承擔人的認識過程的智力因素和影響人的認識過程及構成人的其他心理活動的智力因素。
第三,社會文化素質。包括思想觀念、道德行為規范、科學文化知識、勞動生活技能以及審美的知識和情趣等。
這三種素質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一般來說,生理和身體的素質是人的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2.什么是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堅持教育與社會相結合的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3.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
第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第三,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對知識經濟向人才培養提出挑戰的回應。
①創新能力不僅是一種智力特征,更是一種人格特征,是一種精神狀態。
②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相輔相成。
③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所在。
第四,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第五,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教是為了不教,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要讓學生會學,不僅給學生傳授知識,更要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命題點2: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布,在指導思想中有這樣的表述:“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綱要》把國家教育的戰略主題確定為:“堅持育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面向全體。我國這些年努力實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就是面向全體,讓每一個適齡兒童少年都能進到學校里來,進到班級中來。比如說教師贊許的目光是不是只給了前三排,教師的微笑、點頭或關注等,是不是只給了那些成績好的孩子、聽話的孩子,這就是考驗教師是不是面向全體。
第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這一直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我們需要在實踐中把這個方針貫徹好、落實好,在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
第三,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國的基礎教育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上做得非常好,也得到了世界性的公認,但是在能力培養上還需要進一步努力。知識是重要的,但是知識不能成為限制人們思維空間的東西,而應該成為人們進一步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發展能力的基礎。不是把人作為一個知識的容器,而應該把知識融入人的認知結構中,能夠活化起來。
同時,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這些年來,我國經濟增長迅速相當程度上是靠勞動力的價位優勢,但是縱觀全球,不能靠廉價勞動力的優勢成為世界一流國家,所以我們不僅要有“中國制造”,我們還要有“中國創造”。
第四,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誰都想有創新,怎么實現創新,必須以主動性的發揮為前提,真正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弘揚主動精神,就要求教師啟發式教學。
第五,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教是為了不教,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讓學生會學,不僅給學生知識,更要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國的基礎教育一定要培養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命題點3:在我國小學教育中開展素質教育的途徑
(一)宏觀——國家政策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價值觀念,其初衷在于糾正“應試教育”現象。
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首次對“素質教育”“素質”的概念進行了界定:素質教育包括“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的培養”“科學文化素質教育”“身體素質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四個方面。
2006年,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發展,實施素質教育”。這標志著素質教育已經上升到法律層面,成為國家意志。
(二)中觀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
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為:
(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核心目標);
(2)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三)微觀——學校具體措施
(1)學校管理
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需要學校管理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2)課外校外教育活動
除學校的正式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外,還有各種課外、校外教育活動。
(3)中小學班主任工作
在學校教育中,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因此,班級素質教育開展的效果,取決于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各地2015年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匯總※2015年教師資格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