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科舉制度
1.孝廉
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實際上察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當時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2.科舉
科舉指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
3.及第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別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4.進士
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貢士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叫進士。
5.狀元
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為科名中最高榮譽。
6.八股文
7.金榜
古代科舉制度殿試后錄取進士,揭曉名次的布告,因用黃紙書寫,故而稱黃甲、金榜。多由皇帝點定,俗稱皇榜。考中進士就稱金榜題名。
8.書院
唐宋至明清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是: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善化的岳麓書院、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和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明代無錫有“東林書院”,曾培養了楊漣、左光斗這樣一批不畏閹黨權勢、正直剛硬廉潔的進步人士,他們被稱為“東林黨”。
9.鄉試
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發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10.連中三元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據統計,歷史上連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八)傳統習俗
1.春節
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
2.元宵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正月半、上元節、燈節。
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即圓子,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
3.清明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按農歷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陽歷算則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4.端午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儀式,因“五”與“午”同音,農歷五月初五遂成端午節。
5.中秋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團圓節。農歷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稱中秋。
6.重陽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易經》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故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
7.十二生肖
8.少數民族節日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各民族有自己的不同節日,譬如,維吾爾族的肉孜節、古爾邦節,藏族的藏歷新年,傣族的潑水節等。少數民族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習俗中的一部分。
(九)物質文化遺產
1.十朝古都
西安,自周朝開始至唐,有十個王朝在此建都,故稱十朝古都。
2.九朝古都
洛陽,自東周開始至五代后唐,有九個王朝在此建都,故稱九朝古都。
3.六朝古都
南京,自三國東吳開始至南朝宋、齊、梁、陳,有六個王朝在此建都,故稱六朝古都。
4.五岳
北岳恒山、西岳華山、東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5.宋五大名窯
宋代瓷器生產,以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產品最為有名,后人統稱為“宋代五大名窯”。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卷匯總|《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
如何三招攻克2016年教師資格證考試?| 教師資格《各科目》考情分析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