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學教學
內容簡介
本章主要介紹了中學教學的基本知識,本章內容主要以單項選擇題、辨析題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進行考查。考生需理解教學的意義,了解有關教學過程的各種本質觀。熟悉和運用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包括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特殊性規律(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規律)、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的規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教學的教育性規律),分析和解決中學教學實際中的問題。掌握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及要求;掌握和運用中學常用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了解教學組織形式的內容及要求;
了解我國當前教學改革的主要觀點與趨勢。
第六節 教學組織形式
高頻考點提要
1.教學組織形式的概念;2.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個別教學制、班級授課制、分組教學、設計教學法和道爾頓制、特朗普制。
高頻考點速記
一、教學組織形式的概念
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照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二、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現的影響較大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個別教學制、班級授課制、分組教學制、設計教學法和道爾頓制。其中班級授課制是我國現行的教學組織形式。
(一)個別教學制
個別教學制最顯著的優點在于教師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二)班級授課制
1.概念及其發展
班級授課制又稱課堂教學,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是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年齡和知識程度編成固定的班級,根據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安排教師有計劃地向全班學生集體授課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首次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作了論述。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
2.班級授課制的基本特征:班、課、時。
3.班級授課制的優越性和局限性
(1)優越性
第一,有利于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培養人才。
第二,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三,有利于發揮學生集體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2)局限性
第一,教學活動多由教師直接做主,學生的主體地位或獨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現成的知識,動手機會少,不利于培養探索精神、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三,教學面向全班學生,強調的是統一,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
第四,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有限。
4.班級授課的輔助形式——個別輔導與現場教學
(1)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個別輔導的教學組織形式。
(2)現場教學
現場教學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必要的補充,而且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和發展。
5.教學的特殊組織形式——復式教學
復式教學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編在一個班里,由一位教師分別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節課里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采取直接教學和自動作業交替的辦法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
(三)分組教學
分組教學是按學生能力或學生成績把他們分成水平不同的組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
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外部分組和內部分組。
外部分組是指打亂傳統的按年齡編班的做法,而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編班。外部分組主要有兩種形式:學科能力分組和跨學科能力分組。
內部分組是指在傳統的按年齡編班的班級內,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編組。
(四)設計教學法和道爾頓制
設計教學法是美國教育家克伯屈創立的。
道爾頓制是美國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的。
(五)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又稱“靈活的課程表”,它是美國教育學教授勞伊德•特朗普提出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
這種教學形式把大班上課、小班研究和個別教學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提分卷 | 《中學教育知識能力》各類試題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卷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