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教學評價與反思
內容簡介
本章主要考查教學評價的知識和能力,要求具有小學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的基礎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教學評價和教學反思。本章主要以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進行考查。考生應了解小學教學評價的基本內容、類型和主要方法;了解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的基本內容、類型和主要方法,以及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能夠對小學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進行恰當評價。
第二節 教學反思
高頻考點提要
1.教學反思的概念;2.教學反思的基本特征;3.教學反思的內容;4.教學反思的意義;5.教學反思的類型;6.教學反思的原則;7.教學反思的方法。
高頻考點速記
一、教學反思的概念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
二、教學反思的基本特征
(一)課堂教學是教學反思的出發點和歸宿
(二)探索研究和解決問題方式是教學反思的著眼點
(三)追求教學環節的最優化是教學反思的不竭動力
(四)學會教學、學會學習是教學反思的最終目標
三、教學反思的內容
(—)反思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倡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反思教學是否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主性、體驗性是否得以充分體現。反思教師角色轉換是否到位,在師生關系上是否做到尊重學生,贊賞學生。在教學方式上是否做到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同事是否做到教學合作。
(二)反思教學目標
對教學目標的反思主要包括:每節課有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是否完整;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否有機地融人課堂教學內容中去,并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
(三)反思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中,教案設計流程是否合理;教學情境中師生是否情感交融,學生的“智慧火花”“創新火花”是否得以燃發、閃現,學生提出獨特的見解和尖刻的問題,教師如何駕馭;教學過程的突發事件備課時往往是沒有預設的,教學時是如何處理的。這些都是反思的內容。
(四)反思教學得失
將教學過程中的精彩片斷詳細地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通過反思將教學片斷不斷加以改進、完善,供自己以后或他人在教學中使用。對教學瑕疵之處,認真進行回顧、剖析,找出形成原因,分析關鍵因素,探究解決策略,形成新的教學環節。
(五)教學再設計
這是教學反思的最終目的。通過反思得出新的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啟發和探究性,知識上進行拓展,教學設計趨向合理,對教學過程進行再梳理、再發現、再研究、再創新。寫出新的教學設計或案例.不斷升華,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四、教學反思的意義
(一)教學反思有利于教案的改進
教案編寫很重要,但課后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提高。課后教師認真反思,吸取教訓,捕捉課堂教學中的感悟點,其實也是在備課。教師將教學感受記錄下來,這是最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既可以及時糾正錯誤,又可以為第二節備課或研究提供素材,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備課能力與研究能力。
(二)教學反思為撰寫教學研究、論文提供豐富的素材
教學反思是教學實踐中一個過程的結束,又是新的教學實踐的開始。只要我們對教學活動堅持不懈地進行反思,一定能不斷提高對教學的認識,發展教學實踐智慧;在“反思一實踐一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
(三)教學反思有助于實現教師專業發展
教學反思能夠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培養教師的批判性思維,提升自己理性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實現由“經驗型”向“研究型”和“創造型”角色的轉變。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小學綜合素質》考點 | 歷年《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2016教師資格《小學綜合素質》模擬試卷|《小學教育教學知識》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