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
內容簡介
本章主要介紹了中學班級管理和教師心理的相關知識,主要以單項選擇題、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進行考查。考生需熟悉班集體的發展階段。了解課堂管理的原則,理解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了解課堂氣氛的類型,理解影響課堂氣氛的因素,掌握創設良好課堂氣氛的條件。了解課堂紀律的類型,理解課堂結構,能有效管理課堂;了解課堂問題行為的性質、類型,分析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掌握處置與矯正課堂問題行為的方法。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掌握培養班集體的方法。了解課外活動組織和管理的有關知識,包括課外活動的意義、主要內容、特點、組織形式以及課外活動組織管理的要求。理解協調學校與家庭聯系的基本內容和方式,了解協調學校與社會教育機構聯系的方式等。了解教師角色心理和教師心理特征。理解教師成長心理,掌握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理論與方法。
第四節 班主任
高頻考點提要
1.班主任的概念;2.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3.班主任的素質要求;4.班主任的工作內容與方法;5.學校與家庭的協調;6.學校與社會的協調。
高頻考點速記
一、班主任的概念
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工作的教師,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學校辦學思想的貫徹者,是聯系班級任課教師和學生團隊組織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長和社會的橋梁。
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級建設的設計者
班級建設的設計是指班主任根據學校的整體辦學思想,在主客觀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所提出的相對理想的班級模式,包括班級建設的目標、實現目標的途徑、具體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又以班級建設目標的制定最為重要。
(二)班主任是班級組織的領導者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影響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班主任的權威、地位、職權,這些構成班主任的職權影響力;
2.班主任的個性特征與人格魅力,這些構成班主任的個性影響力。
班主任的領導方式可分為:權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權威型的特征是命令、權威和疏遠。在權威型模式之下,當教師在場時學生的學習成績高于教師不在場時,說明他們是在教師的權威下才努力學習的。
放任型師生關系模式的特征是無序、隨意和放縱。在放任型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教師不在場時反而更好,這主要是因為,學生中的具有領袖才能的人,出西進行組織的結果。
民主型師生關系模式的特征是開放、平等和互助。在民主型模式之下,學生的學習努力程度比較適中,學習成績比較穩定。
(三)班主任是協調班級人際關系的主導者
班主任主要協調好三大類關系。
1.協調學校內部各種教育因素之間的關系。
(1)協調與任課教師之間的關系:班主任必須與任課教師團結協作,班主任要經常與任課老師溝通本班學生的情況,班主任應經常聽取任課老師的意見,班主任應邀請任課教師參加指導班級活動。
(2)協調與學校各級領導之問的關系;
(3)指導和協助共青團、少先隊工作。
2.協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
3.協調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之間的關系。
三、班主任的素質要求
班主任的基本素質要求主要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身心素質。
四、班主任的工作內容與方法
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班主任的基本職責主要包括:做好中小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做好班級的管理工作,組織好班集體活動,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好學校基層的組織與協調工作。由此,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內容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健全班級組織
班主任建立健全班級組織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班集體的建設、學生團隊組織、班級教室集體的組織、校外教育資源的整合等。其中,班集體建設是核心內容,其他各項工作都圍繞班集體的建設而進行。
(二)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
1.充分了解學生。了解學生不僅要了解學生的自身情況,包括學生的一般表現、學習情況、學習潛能、興趣特長、成長經歷等,還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社會生活環境,包括集體經濟情況、家庭成員的思想面貌、文化素養等。
2.全面教育引導學生。認真落實學校德育工作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與其他任課教師一道,利用各種機會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善惡、美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逐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確立遠大志向、增強愛國情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做好個別教育工作。個別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先進生的教育工作與后進生的教育工作。對于先進生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嚴格要求,防止自滿。②不斷激勵,“戰勝挫折”。③消除嫉妒,公平競爭。④發揮優勢,全班進步。
對于后進生的教育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關心愛護后進生,尊重他們的人格。②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③提供范例,增強是非觀念。④根據個別差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三)班級日常管理工作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內容,是班級工作的基礎,有利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班級日常管理包括班級常規管理和非常規管理兩個方面:
班級常規管理包括班級教學管理、課外活動管理和班級制度管理。其中的班級制度管理包括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班級檔案制度、班務日志、班級體育衛生制度、勞動制度、學生評優和操行評定等。
班級非常規管理主要是對班中偶發事件的應對處理。處理偶發事件,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控制情緒,沉著冷靜。其次是了解情況,掌握分寸。最后是依靠集體,教育學生。
(四)組織指導班級活動的開展
班主任指導班委會、少先隊中隊、團支部開展工作,擔任好少先隊中隊輔導員,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團隊活動;積極組織開展班集體的社會實踐活動、課外興趣小組、社團活動和各種文體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和集體榮譽感。
五、學校與家庭的協調
班主任與家長合作是指班主任與家長之間雙向互動、相互信任,以協調家長和學校的關系,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調同步,形成教育合力,彼此協作配合,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一般而言,家庭協調的常用方式主要包括:家訪、班級家長會、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沙龍。
六、學校與社會的協調
在現代社會的學校教育中,廣泛的社會資源是實現其資源整合的重要保證。對于班主任而言,與社會協調,整合社會教育資源,應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保持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具體可歸結為以下兩種形式。
(一)依托社區的教育委員會;
(二)建立校外教育基地。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提分卷 | 《中學教育知識能力》各類試題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卷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