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學實施
第六節 課堂教學的實施
命題點一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從教師教的角度來看,教學工作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備課、上課、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和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一)備課
備課就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和設計教學的目標、進程、方法和形式等內容的過程。
備課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種。集體備課是由相同學科和相同年級的教師共同鉆研教材,解決教材的重點、難點和教學方法等問題。教師備課應以個人備課為主,在此基礎上進行集體研究。
教師備課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和設計教學。
教師備課要寫好三種計劃,即學年(或學期)教學進度計劃、單元(或課題)計劃和課時計劃(教案)。
(二)上課
(1)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上課對備課、作業的批改、課外輔導、學生成績的檢查等環節具有支配和決定作用。
(2)上好一堂課的基本要求
第一,目標明確。要有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目標,且具體、正確、恰當。第二,內容正確。傳授的內容是科學的知識。第三,方法靈活。方法應該多樣、恰當、有效。第四,學生主動。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思考。第五,語言藝術。教師的教學語言簡潔、明快、生動,抑揚頓挫,有條理,有邏輯性。第六,學生思維活躍。上述六條既是上好一節課的基本要求,也是評價一節課的標準。
(三)作業的布置與批改
(1)作業的形式
作業是結合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的各類練習。作業的作用,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形成技能技巧,培養運用知識的能力。
作業有課內作業和課外作業。作業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四種:①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②各種口頭作業和口頭答問;③各種書面練習作業;④各種實際操作作業。
(2)布置和批改作業的要求
第一,作業內容符合學科課程標準和教科書要求,要有代表性;第二,作業分量適宜,難易適度,可以分層次;第三,向學生提出明確要求,規定完成時間,對復雜的作業可以適當提示;第四,及時檢查和批改作業。
(四)課外輔導
課外輔導是教師對學生在課外學習的輔導。課外輔導是上課的必要補充,是適應學生個別差異、貫徹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課外輔導有集體輔導和個別輔導兩種形式,其內容一般包括:給學生解答疑難問題,指導學生做好作業;為基礎差和因事、因病缺課的學生補課;對成績特優異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給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方面的教育。
(五)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檢查是對學生學習的結果進行了解的~種手段和方式。常用的檢查方式有兩大類:平時考查和考試。
平時考查包括口頭提問、檢查書面作業和單元測驗等。考試可分為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和畢業考試。考試的方式有口試、筆試(開卷、閉卷)和實踐考核三種。
學業成績評定的方法一般為百分制記分法、等級制記分法和評語法。
考試也叫測驗,有以下要求:
①效度。指測驗能夠測出它所要測的特點或者屬性的程度。要求試題與檢查的目的、目標相關、一致。
②信度。指一個測驗經過多次測量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次測驗所得結果的準確性程度,也叫可靠度。
③難度。指試題的難易程度。要求總體的難度適中,有比較簡單的,也有比較難的,難易結構合理。
④區分度。指測驗對不同考生的水平能夠區分的程度。區分度和難度有關,只有不同難度的試題,才能區分不同水平的考生。
學業成績評定的基本要求:容觀公正;向學生指出學習上的優缺點和努力方向。
命題點二 教學情境的創設
(一)教學情境的含義
從廣義上來說,教學隋境是指作用于學生主體,對學生產生一定的情感反應的客觀環境。從狹義上來說,教學情境是指在課堂教學環境中,作用于學生而引起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設教學活動是教師的一項常規教學工作,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則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一個好的教學情境需要具備以下特性:第一,生活性,使學習既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又能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經驗;第二,形象性,使學生的學習變得直觀;第三,學科性,教學情境要為學科教學服務;第四,問題性,情境之中內含問題,可以有效引發學生思考;第五,情感性,可以增強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
(二)創設教學情境的一般程序
①明確教學目的,研究教學內容,分析教學內容各維度教學目標的落實點。
②了解學生實際認知狀況和生活經歷,使用與學生生活和實際經驗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
③認真在較為豐富的課程資源中進行篩選。
④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和教學方案。
⑤準備教學設備和試操作。
⑥做好學生可能出現問題的預案。
(三)教學情境創設的方法
1.創設活動情境
創設活動情境是指通過走進自然現場、展示實物等手段,以學習者現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現實的事物展開實際的觀察、操作等,直接獲得關于客體的信息,從而建構起關于客體及活動的知識經驗。
2.運用生活體驗創設生活情境
如果課堂教學脫離生活實踐,學生就會失去對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影響學習效果。所謂創設生活情境,就是把課堂教學中的場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強化其生活體驗,并從中獲得學科學習的經驗與知識。
3.運用問題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即通過巧妙設問,引發學生認知的沖突,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索動機,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而獨立地解決問題,發展其思維能力。問題情境的創設應具有啟發性、敏感性、主動性、發散性和創新性等特點,以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索、思考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運用優美感人的語言創設語言情境
創設語言情境,是指運用語言描述某一情境,通過語言的意義、聲調、形象和感情色彩激起學生的情緒、感情及想象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目的。語言描繪提高了感知的效應,情境會更加鮮明,帶著感情色彩激起學生的情感,更有利于促進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5.運用多媒體創設圖像情境
在教學中,圖像是一種直觀的工具,包括幻燈、錄像、電影、電腦等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多樣化的信息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能使本來抽象的材料學起來形象、生動、有趣味。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再現學生沒有或無法經歷的生活場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效地縮短了教材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使課文所描繪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找到結合點。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