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綜合素質考點:邏輯思維能力(一)
——概念
根據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的要求,《小學綜合素質》邏輯思維能力這一節需要了解一定的邏輯知識,熟悉分析、綜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教師的邏輯思維水平對其所從事的教育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邏輯思維能力是教師應掌握的基本職業能力。
一、什么是概念
所謂概念就是反映事物(對象)屬性和范圍的思維形式,是思維形式最基本的組成單位,也是構成命題、推理的要素。概念的表現形式就是詞語,但卻并非所有的詞語都是概念,只有表達了一類事物的詞語才能稱之為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邏輯特征
內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兩個基本邏輯特征。
塑念的內涵,是塑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質。例如,“商品”這個概念的內涵就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屬性的事物。例如,“商品”這個概念的外延指具有商品這 一個概念內涵的,在市場上出售的所有商品。
概念的外延既然是一個范圍,因此就可以用一條封閉的曲線來表示,曲線里面的就是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稱之為“文氏圖”。
三、概念間關系
1.全同關系
全同關系又稱同一關系,它是兩個概念外延完全重合的關系。如“等邊三角形”與“等角三角形”、“《吶喊》的作者”與“魯迅”等。
2.真包含(于)關系
塞包含關系是指豫個概念外延部分重合的關系。a、b兩個概念,如果a概念的部分外延與b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那么a、b兩個概念具有真包含關系,也稱種屬關系,讀作a真包含b或b真包含于a。如“學生,,與c。小學生”、“電影”與“數碼電影”等。
3.交叉關系
交叉關系也是指兩個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合的關系。a,b兩個概念,如果a概念只有部分外延與b概念的外延相重合,而b概念也只有一部分外延與a概念的外延相重合,那么a,b兩個概念間的關系就是交叉關系。如“黨員”與“教師”、“醫生”與“博士”等。
4.全異關系
前面所講的全同關系、真包含(于)關系和交叉關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兩個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相同。在邏輯中,通常將這些關系統稱為相容關系。與相容關系相反的是不相容關系,也叫全異關系。
具有全異關系的兩個概念的全部外延都不相同,完全沒有重合的部分。全異關系又存在兩種情況:矛盾關系和反對關系。
(1)矛盾關系
具有全異關系的兩個概念a和b,同時包含于它們的屬概念c當中,的全部外延。那么a與b具有矛盾關系,如“男人”與“女人”。
(2)反對關系
具有全異關系的兩個概念a和b,同時包含于它們的屬概念c當中,的全部外延.那么a與b具有反對關系。如“老人”與“小孩”。
如果a與b的外延之和等于c
如果a與b的外延之和小于c
四、概念間關系推理
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了幾種概念間的關系類型,實際上對于一些簡單的命題,我們都可以用概念間的關系表示,同時結合文氏圖法進行推理。
下面對考試中常出現的命題所表示的概念間關系總結如下表:
五、概括和限制
具有種屬關系的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之間存在這樣的關系:內涵較少的概念外延較大.內涵較多的概念外延較小。如“學生”和“中學生”相比,前者內涵比后者少,其外延比后者大。“學生”和“人”相比,前者內涵比后者多,其外延比后者小。
1.限制
限制是通過增加內涵.縮小外延.從屬概念得到其種概念的邏輯方法,所以必須在有種屬關系的概念之間進行。如“亞洲”不能限制為“東南亞”,因為兩者不是種屬關系。單獨概念沒有種概念,不能限制。如“螳螂”不能限制為“捕食的螳螂”。
2.概括
概括是通過減少內涵,擴大外延。從種概念得到其屬概念的邏輯方法。概括也必須在具有種屬關系的概念間進行。如“草”能概括為“植物”,不能概括為“草 原”。因為“草”和“植物”是種屬關系。而“草”和“草原”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最大類概念沒有屬概念,因而不能概括。如“事物”是最大類概念,不能概 括。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