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綜合素質考點:閱讀理解能力(四)
——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根據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的要求,《小學綜合素質》閱讀理解能力這一節需要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一、結構和思路
結構是就文章的表現形式來說的,是思路的歸宿.表現為文章的骨架。文章的結構是指作者對語言材料的組織與安排、布局與謀篇以及文章內部段與段、句與句之間的層次關系。我們常說的段落、層次、開頭、結尾、統領(總領)、收束(總結)、伏筆(鋪墊)、過渡、照應(呼應)等等,都是文章結構的內容。分析文章結構.便于透徹理解文章。
題目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組織的.思路是在寫作過程中按照一定的條理表達思想的路徑和脈絡,是作者思維活動的軌跡。通常有一個從發散到集合.從模糊到清晰.從雜亂到有序的過程。最后落實到文章里,讀者能看到、感受到的,常常體現為線索或寫作順序。把握作者的思路,便于快速把握文章整體。文章的結構和作者的思路關系密切:結構是外顯的思路,思路是內化的結構。思路是謀篇。結構是布局;思路是內隱的,結構是外顯的。因此要理清思路脈絡.辨明行文結構。
1.文章結構
文章從結構來看,閱讀理解型題目中的“分析文章結構”更多體現在分析文章部分之間、段落之間及句子之問的關系,常見的有如下六種類型:并列關系、承接關系、遞進關系、轉折關系、因果關系和解證關系。
2.文章思路
思路是以客觀事物為基礎的,而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不外乎以下三種:時間關系、空間關系和邏輯關系。思路又是作者頭腦反應的產物。因為客觀事物本身總是多側面的,不同的人往往會有不同的認識結果,因此形成的思路也就不同。文章從思路上看,有如下三種類型:時間型、空間型、邏輯型。時問型主要反映時間順序,如先后、早晚等;空間型主要反映空間順序,如上下、內外等;邏輯型主要反映邏輯順序,如正反、主次、類比、歸納、證明、闡釋、敘議等。記敘文一般以時間先后為序,因為事情發生總有先有后:游記常以游蹤,即空間方位為線索,因為游覽總是從甲地再到乙地。
二、技巧分析
1.分析文章結構的技巧
(1)看文體特征。不同文體,結構不同,如新聞結構的五要素、記敘文的記敘順序、說明文的說明順序、議論文的論證結構、散文的線索、小說以及戲劇的情節結構等,都可以幫助我們從文章的體裁上快速找到分析結構的依據.進而弄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看關鍵句子。一是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是該段的總綱。文章的中心句直接就是文章的主旨。如果文章或段落有中心句.首先必須抓住、找準中心句,這樣 就等于抓住了段落或篇章的“綱”。二是體現文章思路或結構的重要語句。分兩種:一種是總領或總結性的。分別位于段落或篇章的首尾,或領起下文,或收束上 文。另一種是起承接過渡作用的,或緊承上文,開啟下文:或與上下文的某一句或某一段遙相呼應{。對下文來說是伏筆。是鋪墊;對上文來說是照應,是呼應。
(3)看重點詞語。一是標志性詞語。這些詞能表明文章中旬與句、層與層之間的基本關系,比如“于是”“從而”表承接關系;“但是”“然而”“不過”“其 實”“與此相反”表轉折關系;“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樣”表并列等等。二是解說性詞語。科技文中,解說新信息、介紹新情況時,往往采用 解說、舉例的形式.分析層次時就要注意提示解說內容的詞語,如“意思是說”“比如”“例如”“即是”“也就是說”等等。
(4)看構成關 系。弄清句與句、段與段、層與層、部分與部分、句與段、段與層、層與部分、點與線、線與面等之間的關系,可以從外部結構標志入手,特別要注意劃分準確第一 層次。不要搞錯“輩分”,將大小層次混淆了,如“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藝術創作總是處在一種尷尬的境地:在藝術內涵上.強調浪漫主義;在藝術語言上,強調寫 實主義。(承接)這樣既導致了藝術精神的貧乏,也導致了藝術語言的單調。(承接)西方現代藝術的引進,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藝術語言,也開拓了中國藝術家的思 路。但是,(轉折)中國人有自己民族的審美習慣.中國人對自己的藝術家及其作品有自己的獨特要求.或者說中國的藝術家應該有對于世界美術史的獨特貢獻。” 前部分包含兩層承接關系.從藝術創作存在的問題談到西方現代藝術引進的意義,、材料的重點在轉折后提出,作者的主要觀點是.雖然可以引進藝術,但畢竟中國 人有自己的特點.中國的藝術家還是應該作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2.把握文章思路的技巧
(1)抓題目。好的題目是文章的 “題眼”。題目或是寫作對象,或揭示了文章線索,或隱含了寫作順序。通過仔細推敲題目蘊含的信息,可以揣摩出文章的中心。題目揭示寫作對象的.看哪些地方 是直接寫該對象的,哪些地方是從側面寫的,這樣能大致理清思路:題目揭示文章線索和寫作順序的,則直接以此探尋文章的思路。如毛澤東寫的《紀念白求恩》. 題目揭示了寫作對象。我們可以從“紀念白求恩”這個題目,聯想到為何要紀念.白求恩做了什么樣的事情值得大家尊敬和學習等內容。
(2)抓中心句。中心句是表明作者思路與寫作目的的關鍵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感情高度濃縮的結晶.含義豐富深刻。這類句子往往出現在段首、段中或段尾部分,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段落核心和文章主旨,對理解文章整體思路意義重大。
(3)抓中心話題。如果中心句不明顯,則直接去抓中心話題,哪些段落講述的是同一話題就劃分為一個層次,這樣也能很快理清思路。有時文章的意思是多層次 的,分析完每一個層次之后還要有主次之分,提取主要的省去次要的。如果是遞進關系,那就要提取主要強調的意思;如果是并列關系,那就把它們的意思聯合起 來,進行簡要概括。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