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一 教育基礎
——人的發展概述
一、人的發展的界定(略)
人的發展,是指隨時間和年齡的遞增而發生的個體身心方面的積極變化,包括生理與心理兩方面的發展。
二、人的身心發展的規律
人的發展具有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和差異性。教育必須遵循人發展的這些特征。
(一)教育要遵循人的發展順序性,循序漸進地促進人的發展。
(二)教育要遵循人發展的階段性,從學生年齡特征出發進行教育。
人的發展又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在一定的年齡階段,人的生理與心理兩方面都會出現某些典型的、本質的特征,即年齡特征。
(三)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
不平衡性指身心發展速率的不均衡。這種不平衡性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指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齡階段中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二是指不同方面在不同發展時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
人的發展的不平衡性告訴我們,人的不同素質都有其發展的關鍵期(勞倫茨)(狼孩,豬孩)和最佳期。在關鍵期內施加教育影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過了關鍵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四)教育要遵循人發展的互補性,進行長善救失。
人的發展互補性主要表現在:
首先是身體機能的互補,當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以通過其他方面的機能的超常發展而得到補償;
其次是心理機能與生理機能的互補,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緒狀態對整個機體起到調節作用,能幫助人戰勝身體方面的殘缺與不足,使身心得到發展。
(五)教育要適應人發展的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每個個體在遺傳、環境、教育等方面的不同,其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個別差異性。這種個別差異性,首先表現在不同學生在同一方面的發展,其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
其次,不同學生在不同方面的發展速度與水平也不盡相同。
最后,不同的學生所具有的個性傾向性也不同。
根據人的發展的個別差異性,教育必須因材施教。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