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重點)
(一)起源
1、神話起源說:教育與其他萬事萬物一樣,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創造的。
2、生物起源說:人類教育起源于動物界中各類動物的生存本能活動,認為動物界就有教育活動。代表人物:法國的利托爾諾、美國的桑代克、英國的沛西·能。
3、心理起源說: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代表人物:美國心理學家孟祿
4、勞動起源說:教育起源于勞動,起源于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代表人物:前蘇聯的米丁斯基、凱洛夫
(二)發展
1、原始社會的教育
無階級性、教育目的是為生產和社會生活服務;
教育內容以生活經驗為主,內容貧乏;
教育手段主要是言傳身教、口耳相傳等;
教育權力平等,男女教育有別的根源在于分工;
教育水平低,沒有專門的人員、機構場所以及組織形式;
教育與原始宗教儀式有著緊密聯系。
2、古代社會的教育
包括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教育兩個時期。
(1)奴隸社會教育
中國,專門的施教機構產生,如我國夏、商、西周“庠”“序”“校”
西方:古希臘:雅典(顯著特點:培養和諧發展的人)和斯巴達(顯著特點:軍事教育)
古印度:宗教權威至高無上,教育控制在所羅門教和佛教手中,宗教教育盛行
古埃及:設置文士學校,以僧為師、以吏為師。
(2)封建社會的教育
中國
春秋戰國時期:私學發展,百家爭鳴,其中儒墨為顯學
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舉制”的選士制度。
魏晉南北朝:實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氏族”
隋唐:科舉
宋代:程朱理學成為國學,四書五經被作為基本教材和科舉考試的依據
明代:八股文為科舉考試的固定格式
1905年清政府廢科舉興學堂
西方:教會學校和騎士學校
古代學校教育的特征:
階級性
道統性
專制性
刻板性
象征性:能夠接受什么樣的教育標志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
宗教性
3、近現代教育
4、20世紀以后的教育
(1)新特點:
終生化:法國的保羅·朗格朗。.《教育-財富蘊藏其中》
全民化:
民主化:
多元化:
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補充: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教師素質的現代化。教育中的任何活動都要靠教師進行,教育目標的實現,實現效果如何都取決于教師。教師素質的現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職業道德素質的現代化;能力素質的現代化。總之,教師素質的現代化是現代社會對現代人的總體要求在教師職業上的特殊反映。
(2)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
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
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國際交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