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9教師資格《小學綜合素質》考點匯總
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中的教師職業行為要求了解教師職業行為規范的要求。 理解教師職業行為規范的主要內容,在教育活動中運用行為規范恰當地處理與學生、學生家長、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關系。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依據教師職業行為規范,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一、教師職業行為規范的主要內容
(一)思想行為規范
1. 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
2. 樹立素質教育觀念,教書育人;
3. 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4. 自覺遵守法律法規;
5. 依法執教,廉潔從教。
(二)教學行為規范
1. 課前做好備課;
2. 課中做好互動;
3.課下耐心輔導學生。
4.不能占用學生的課余休息時間,不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三)人際行為規范
1.教師與學生間的交往要做到: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和情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循循善誘,不偏不袒;客觀、公正地對待和評價每名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不體罰和變相體罰;不以師生關系謀取私利。
2. 教師與教師間的交往要做到:互相尊重,切忌嫉妒;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平等相待,不卑不亢;樂于助人,關心同事。
3. 教師與領導間的交往要做到:尊重領導,服從安排;顧全大局,遵守紀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4. 教師與家長間的交往要做到:尊重家長,理解家長;經常家訪,互通情況;密切配合,教育學生。
(四)儀表行為規范
1.要以學生的欣賞水平為前提。
2. 與自己的性格特點相得益彰。
3. 應符合自己的年齡特征。
4. 要與課堂教學的情調相適應。
(五)語言行為規范
1. 要使用普通話;
2. 課堂用語、語法要規范;
3. 語義要明確、表達要清楚;
4. 語句要完整、連貫、有邏輯性。
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處理好的幾大關系
(一)教師——學生
1. 尊重學生,即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情緒情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判斷;尊重學生的個人意愿。
2. 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形成高度負責的工作作風。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符合教師的言談舉止。加強技能技巧的訓練,并能將技能技巧運用于不同領域教學中。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
3. 教師要理解與寬容學生的錯誤,教師應以理解、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的錯誤,心平氣和地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的批評,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二)教師——家長
1. 尊重和信任家長。
2. 與家長進行真誠的交流。
3. 理解并尊重家長的意見和看法。
(三)教師——同事
1. 地位平等,尊重他人。
2. 同事之間相互理解。
3. 與同事之間搞好團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四)教師——教育管理者
1. 教師應當尊重教育管理者根據自己的管理職責所開展的教育管理活動。
2. 教師應當在自己的職業行為上支持學校管理者對于學校管理工作的開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