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近年各地事業單位教育類各區考情顯示:教師招聘面試的考試形式一般是試講、說課和結構化問答三者選一或是擇二。各地區的考前備課時間不盡相同,10分鐘到1小時不等,面試時間一般是10分鐘左右,不超過15分鐘,超時會酌情扣分,需要考生對所報科目和學段的課程內容有較好的了解與把控能力。
在幾種考試形式中說課和試講異種存同,尤其是說課中的說教學過程(或教學設計)環節與試講形式中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一般面試者容易在語言和情境模擬中不知不覺中將二者混淆,傻傻分不清楚。因此在此淺析說課試講在對象、方式、組成這三大模塊上的差異性,提醒考生注意區分并妥善應對。
1.面對對象不同
說課是面對同行、領導或教學研究人員,主要用口頭語言和有關的輔助手段闡述教學設計的研究過程;而試講則是微型課堂,面對的對象是該學年段的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語言傳授給學生,進而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
因此,在處理這兩者的角色關系時,面試者需要注意區分語態:說課是把考官當作是同行和朋友在做教學探討,是對同行的語態,正常表述即可,可以輔助少量小幅度的動作。試講則需要依據所授學科和學齡段的特點作相應調整:小學1-3年級學生比較注重形象思維,要求授課語言生動活潑親切,吸引學生注意力;小學4-6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知識累積,課堂的語言需形象且有啟發性,鼓勵他們動腦思考;7-9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愛動手愛表現,在授課時需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可以輔助動手實踐、實驗設計和競賽搶答等形式;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已形成,小組討論已不適合,授課中需要注意辨析,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職業培訓教育網教育提供
2.方法不同
無論是試講還是說課,面試過程中,下面的考官都不會給你任何回應。但試講和說課在面試方法上也有較大差異:說課是以教師自己的解說為主,不需要互動,把考官當成同行闡述自己的對這節課的教學設想和流程安排,過程中要求語言流暢,內容正確充實;試講則不然,教師需要有全場的把控能力,因此面試者要通過語言或者復述模擬出學生的反應與回答,展現出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再現課堂。
因此,面試者需要注意活用方法,尤其是無學生配合的試講,更加考驗應試者的能力。在面試過程中,可以通過自然的語言來體現學生的反應,比如小學分小組討論某問題,可以說“剛剛你們的討論非常激烈,各有各的想法,現在有哪位小組代表愿意向大家說出你們小組的討論結果呢,請舉手!”;或者初中點人起來回答問題,可以說“剛剛小明說話聲音比較小,你們可能沒聽清,他說這段課文的主旨是···,回答的非常好,帶入了真情實感,但下次要大聲的說出來,有沒有其他人有補充/不同觀點?”;又或者高中的學生實驗操作,可以說“你們的電壓表怎么出現的反響偏轉?···現在才對了,是什么原因呢?···所以下次操作一定要注意正負極的連接”等等。一定要有現場課堂的情境感,歸結為一個字就是要會“演”,演出這一過程不是你一個人在戰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