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思路】
1. 審題:仔細分析題干和要求
2. 抓首尾段:快速瀏覽,把握中心思想
3. 找位置,標關鍵(核心):找到“概念”或“句子”所在位置,畫出關鍵信息,聯系上下文逐一分析,確定概念含義、分析概括句子的含義
4. 組織語言,書寫答案
(1)分條縷析,序號標識
(2)表達精煉,流暢
(3)盡量用原文原句原詞,少用自己語言,切忌不要過度發揮
【解題技巧】
1. 聯系上下文理解
2. 把握標點提示,尤其是冒號、破折號
3. 關注邏輯詞后面的內容,如首次、其次,而,但是等
【真題解析】
材料節選:并非出于任何愚和的保守性。中國的文字和中國的語言情形非常適合,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特別先秦兩漢更是如此,漢字一字一個音節的特點,正與漢語詞匯的這種特點相適應,從而形成了字詞之問清晰的對應關系,雖然漢語詞匯后來逐漸走上了復音化道路,但這種字詞對應關系仍是整個漢語詞匯系統的根基。
其次,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自古以來方言分歧就極為復雜。早在《論語》中就已出現“雅言”一詞。指的就是當時的“普通話”。如采用直接記錄語音的拼音文字,必將導致不同方言區文字的分裂,并最終導致文化分裂,而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字形并不具備精確的表音功能,這正好彌補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區之間起到統一的交際作用。文字的統一,有利于維護文化的統一,進而維護國家的統一。
問題:文中引用高本漢的話說“中國的文字和中國的語言情形非常適合”,其“適合”具體表現在哪里?請簡要概括。
找到該詞所在位置,找準關鍵句:
關鍵句1:首先,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特別先秦兩漢更是如此,漢字一字一個音節的特點,正與漢語詞匯的這種特點相適應。
關鍵句2:其次,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自古以來方言分歧就極為復雜。
關鍵句3: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字形并不具備精確的表音功能,這正好彌補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區之間起到統一的交際作用。
分條縷析,整理答案:
1. 首先,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漢字一字一個音節的特點,正與漢語詞匯的這種特點相適應。
2.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自由以方分歧就極為復雜。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形并不具備精確的表音功能,這正好彌補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軀之間起到統一的交際作用。
相關推薦:
2020教師資格準考證打印時間及入口 ※ 教師資格考試時間 ※ 考試科目
202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 ※ 教師資格復習指導※教師資格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