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眾多的人口——人口分布東多西少》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初中地理《眾多的人口——人口分布東多西少》
主要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我們經常可以從電視里看到,沿海地區的城市人口特別多,但是西部地區的人口卻很稀少,我國的人口分布有什么規律呢?
環節二:新課教學
【圖片展示】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1-2-4“中國人口密度圖”,思考下列問題:
①說說京、津、滬、蘇、魯、豫、皖等省級行政區域大部分地區人口密度在多少人/平方千米以上?
②說說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哪些省級行政區域?
③找出黑河—騰沖線,說說該線兩側人口密度的差異。
【教師講述】我國的人口分布,大致以黑龍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騰沖一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東部沿海平原地區,人口最為稠密;該線西北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尤其是西部內陸高山、荒漠地區,人口最為稀疏。
【活動探究】比較人口密度的差異。根據圖1-2-5分別計算出兩地的人口密度。據此,試從地形、氣候、交通、資源等方面分析,我國沿海和內陸地區的人口密度為何差異懸殊。
【教師提示】(1)自然條件差異:東部地區地形平坦,降水豐富,西部多高山、高原,氣候干旱。
(2)從經濟發展水平上看:東部經濟發展水平高,西部經濟欠發達。
(3)從交通上看:東部交通便利;西部交通不便。
【活動探究】探究中國人口空間分布新變化。
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看圖展開探究活動
從我國人口密度圖中可以看出,我國人口分布極不均衡——東南人口密度大;西北人口密度小。
學生閱讀:我國城鄉人口分布的變化
讀圖總結:突出表現在人口由鄉村向城市特別是東部地區大中城市集中。
【鞏固提高】
有人認為我國人口分布極不平衡,應該把東部地區的人口大量遷到人口比較稀疏的西部地區,實現東西部地區的協調發展?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為什么?
環節三: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現在我們知道我國的人口分布不均,呈現東南多,西北少的現象,農村人口大量遷移到東部沿海城市,進而引發了人口的壓力。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造成我國在地域上人口分布不均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
東部靠海,氣候(季風區)、地形(多平原,丘陵,少高原盆地)、地勢(第一,第二級階梯)適于人民居住和發展農耕(水田旱地)。這里也是城鎮化較發達處。東部因處于季風區,氣候濕潤,溫差小,適于作物生長,人口大量集中,植被主要為森林,草原,農田等。西部除去準噶爾盆地和雅魯藏布江谷地外,處于非季風區,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日溫差和年溫差都較大,人口稀疏,植被逐漸過渡為荒漠草原和荒漠。
2.談一下你對講解—接受地理教學模式的理解。
【參考答案】
(1)優點
①有利用激發學習動機,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群體學習效應,比較容易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教學效果。
②能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教學更具有彈性和針對性。
③有利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習慣,促進其獨立思考和創造性思考。
(2)缺點
對教師要求更高,組織不好,自學很有可能流于形式。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