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星星索》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播放圖片,導入新課
(1)教師給學生播放一組圖片,并向學生提出問題:“通過欣賞這些圖片,他們能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
(2)結合圖片資料,請同學們根據自己課下查閱的文字資料,簡單的介紹一下印度尼西亞的地理特征、自然環境以及人文特色。
(二)深入學習,欣賞歌曲
(1)初次聆聽樂曲《星星索》,通過節奏、力度、速度、和聲、織體等音樂要素感受樂曲的風格特征以及人聲的分類和演唱形式。
(2)再次聆聽《星星索》,請同學們跟隨音頻,輕聲哼唱樂曲的主旋律,感受樂曲幽靜的特點。
(3)教師指揮學生演唱樂曲的高聲部旋律,同時注意演唱時的呼吸位置,以及換氣的氣口,做到聲音的連貫、舒展,以及旋律的起伏。
(4)通過多次反復的練習,再次跟隨鋼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主旋律。
(5)教師指揮學生,跟隨音頻伴奏,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鞏固概念
教師通過本節課學習的歌曲特點,為學生詳細介紹民歌的概念:
(1)民歌原本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都有他們自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流傳至今。
(2)本節課學習的《星星索》是一首印尼蘇門答臘中部地區巴達克人的船歌。巴達克的主要分布有蘇門答臘中部和北部山區,大多數聚居在多巴湖的周圍。他們主要從事農業,這里湖水清澈,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巴達克人經常在湖上泛舟歌唱。
(四)總結作業
學習演唱歌曲《星星索》之后,了解了外國民族音樂的風格特點,感受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人文特色與音樂的關系,理解世界音樂文化的多樣性。
請學生搜集一些外國民族音樂。
您也可以關注微信獲取教師資格面試真題答案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關注微信
微信號:wantiku202
微信賬戶:萬題庫辛老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