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設計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2016年10月1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十一號的發射圖片,提問神州十一號攜帶蠶寶寶的原因,學生回答進行基因突變。教師提問,為什么在太空中能發生基因突變,基因突變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從而導入新課——《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
(二)師生合作,講授新課
1.基因突變的原因
教師引導學生將致癌因子和引起基因突變的因素聯系起來。結合現實生活講解引起基因突變的因素:介紹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泄漏和日本原子彈爆炸的資料,介紹吸煙的危害,介紹亞硝胺和黃曲霉素。學生總結出基因突變的原因。
2.基因突變的特點
出示圖片:棉花正常枝與短果枝;水稻高桿與矮稈;果蠅長翅與殘翅;雞的直羽與卷羽;人正常色覺與色盲;正常人與白化病。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回答。
(1)圖片中有動物、植物還有人的例子,突變有什么特點?(普遍性:植物、動物和人都有可能發生基因突變。)
(2)基因突變發生在什么時期?哪些細胞發生基因突變?(隨機性:基因突變可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任何細胞中。)
(3)既然任何生物發育的任何時期都有可能發生突變,那是不是突變很容易發生?(低頻性: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同一種生物不同的基因突變頻率也不一樣。)
(4)基因突變對生物體究竟好不好?(多害少利性:有的不好,如白化病、色盲;有的好,如小麥矮稈能抗倒伏,微生物抗藥性突變等。)
(5)能不能只讓生物進行有利突變呢?(不行,不定向性:一個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發生突變,產生一個以上的等位基因。)
教師總結基因突變的特點:普遍性,不定向性,隨機性,低頻性,多害少利性。讓學生進行舉例解釋,鞏固本節課所學。
(三)圖文結合,鞏固提升
學生合作,再次舉出新的實例,說明基因突變的特點。
(四)總結課堂,作業拓展
小結:由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作業:可遺傳變異中還有一種方式是基因重組,這又是怎樣的變異方式呢?又有何特點呢?課下預習。
【板書設計】
略
【答辯題目解析】
1.請舉出幾個基因突變的實例?
【參考答案】
鐮刀型細胞貧血癥、21三體綜合征、普通羊群中出現了短腿的安康羊以及太空椒等實例都是基因突變的結果。
例如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正常人的紅細胞是圓餅狀的,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患者的紅細胞卻是彎曲的鐮刀狀的。這樣的紅細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性貧血,嚴重時會導致死亡,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一種遺傳病。
2.針對本節課,你采用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參考答案】
根據本節課內容,我設置了如下教學目標:
(1)概述基因突變產生原因并舉例說明基因突變有普遍性、隨機性、不定向性、自然突變頻率低和多害少利等特點。
(2)收集資料并探究和討論,實現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
(3)收集我國有關人工誘變的事例,培養探究、創新精神和愛國情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