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于5月18日-19日進行,下面考試吧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初中物理面試真題”,請廣大考生參考使用。
本次教資面試試題來源于學員回憶與真實試題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初中物理《定滑輪和動滑輪》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兩組視頻:升旗和電動起重機提升重物。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旗手向下拉繩子旗子就會上升,為什么電動起重機能夠 提起重物,帶著這兩個思考一起進入今天的新課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定滑輪和動滑輪
教師讓學生分別觀察旗桿和起重機的構造,提問學生回答觀察結果——旗桿頂部有一個滑輪,起重機吊鉤上也有一個滑輪 ,且旗桿頂部的滑輪的軸固定不動,起重機吊鉤上的滑輪的軸隨物體運動,繼而教師給出定滑輪及動滑輪的定義。
根據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定義,教師讓學生再列舉一些生活或工作中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實例。
2.研究定滑輪的特點
教師首先提出問題:定滑輪動滑輪在提升重物的過程中,作用分別是什么?是否省力或者省距離?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照教材討論實驗方案,共同得出實驗方案: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鉤碼重力,
環節四:小結作業
總結本堂課內容,讓學生課下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釋一下動滑輪省一半力的道理。
板書設計
定滑輪和動滑輪
1.定滑輪和動滑輪
2.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不省距離,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3.動滑輪特點:可以省一半力,自由端移動距離是重物端移動距離2倍,動滑輪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初中物理《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5月18日吉林省吉林市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內容:
3.基本要求:
(1)在十分鐘內完成試講;
(2)有實驗要有教師演示;
(3)注意試講過程中要有師生提問互動環節。
答辯題目
1.如何突破“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這一難點?
2.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什么?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進行導入,用多媒體展示兩張圖片,第一張是運動著的錘子能將釘子釘入木板中,第二張圖片是運動著的子彈射 穿雞蛋,請同學觀看圖片,并思考“圖中所發生的情況,產生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出動能的概念,即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 的能叫做動能,物體的動能越大,它可以對其他物體做的功就越多,由此引出今天的內容——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 關。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實驗原理
猜想:將小車放置于斜面然后釋放,小車沿斜面下滑在水平面上繼續前進碰撞靜止木塊時,木塊移動,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動能的大小 與哪些因素有關。(小車的質量和速度)
由于動能的大小與多個因素有關,因此實驗應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師生共同設計實驗。
明確實驗原理:控制小車質量相同,比較速度和動能的關系,控制小車速度相同,比較質量和動能的關系。
2.實驗器材
讓學生根據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分組討論應該會用到的實驗器材,學生可能會想到探究速度與動能的關系時,讓小車從不同高度沿斜 面下滑,探究質量與動能的關系時可以更換不同的小車,或者在小車上加砝碼,而對于動能如何測定學生可能想不出答案。
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可以用小車對外做功多少來定性地比較動能的大小,以小車撞擊木塊,如果木塊移動的越遠,表示對木塊做的功 越多,說明小車具有的動能越大。
3.實驗步驟:
(1)將同一小車從斜面不同高度釋放,小車沿斜面下滑至水平面繼續運動,碰撞靜止木塊,分別記錄結果。
(2)將質量不同的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釋放,小車沿斜面下滑至水平面繼續運動,碰撞靜止木塊,分別記錄結果。
在進行實驗時思考以下問題:
(1)在第一步實驗操作中,小車運動到水平面上時,速度的大小相同嗎?木塊被撞后移動的距離相同嗎?
(2)小車的速度大小與木塊移動的距離有什么關系?與動能的大小呢?
(3)小車的質量大小與木塊移動的距離有什么關系?與動能的大小呢?
學生進行實驗,并記錄,討論以上問題進行匯報。
4.實驗結論
根據實驗可知:
(1)同一小球從斜面越高的地方滾下,木塊被推的越遠,說明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速度有關。質量相同時,物體速度越大,具有的動 能越大。
(2)質量不同的小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滾下,質量越大的小球,把木塊被推的越遠。說明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速 度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具有的動能越大。
師生共同總結,得出結論:物體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速度和質量有關。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它具有的動能就越大。
環節三:鞏固提高
生活中有哪些事例能說明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速度和質量有關?
(公路上的車,低速行駛的轎車容易剎車,質量大的車比較難剎車。)
環節四:小結作業
總結本堂課內容,完成練習冊中習題并復習下節課內容。
板書設計
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一、動能
二、實驗探究
1.實驗原理
2.實驗器材
3.實驗步驟
4.實驗結論
初中物理《物質的比熱容》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5月18日遼寧省鞍山市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物質的比熱容
2.內容:
3.基本要求:
(1)在十分鐘內完成試講;
(2)有實驗要有教師演示;
(3)注意試講過程中要有師生提問互動環節。
答辯題目
1.在進行探究“物質吸熱性質”的實驗中,如果各組實驗數據差別較大,可能是因為什么原因?
2.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什么?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提問學生,使一壺水和半壺水升高相同的溫度,使相同質量的銅塊和鐵塊升高相同的溫度,需要的熱量是否相同?學生根據生活經驗 進行推測,進而引出課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探究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在升高相同溫度時,吸收的熱量多少的規律。取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入兩個相同容器內,用相同的熱源 進行加熱,比較它們升高相同溫度時吸收熱量的多少。學生通過觀察溫度計的示數,記錄和比較加熱時間,來比較吸收熱量的多少。學 生會發現升高相同溫度時,加熱水比加熱煤油所用的時間更長。接著,再請學生代表上臺,利用相同的實驗裝置和方法,比較兩份相同 質量的煤油升高相同溫度時所需熱量的多少。學生可以發現,這時兩份煤油的加熱時間是相同的。
師生總結:相同質量的同種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相同;相同質量的不同種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不同。
2.物質的比熱容
教師講解:科學家在對以上現象進行詳細研究后,揭示了一個新的物質特性,這種特性稱為比熱容。比熱容的大小等于一定質量的某 種物質在升高(或降低)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它的質量和升高(或降低)溫度的乘積之比。
【答辯題目解析】
1.在進行探究“物質吸熱性質”的實驗中,如果各組實驗數據差別較大,可能是因為什么原因?
【參考答案】
原因之一可能是實驗中所用的酒精燈在相同時間內提供的熱量有差異,因此研究對象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不相等;原因之二可能 是存在一定的熱量損失。
2.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
重點:比熱容的概念、熱量的計算公式;
難點:熱量計算公式的靈活運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