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資面試試題來源于學員回憶與真實試題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初中道德與法治《在集體中發展個性》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堂導入
呈現名言,導入新課。
名言一:“每個人都是他自己個性的工程師。”
名言二:“只有在集體中,個性才能得到高度的覺醒和完善。”
問題:讀完名言,你覺得一個人的個性應該怎么去完善呢?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一個人的個性養成,需要參與到集體生活當中不斷發展和完善。
通過討論導入今天的新課《在集體中發展個性》。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個性有異
活動一:我們性格不一樣
多媒體展示材料:
同學甲:我是個完美主義者,處處想爭第一。如果考試成績不理想,我就會我情緒低落,甚至大病一場。
同學乙:有的同學說我“小心眼兒”,踢足球不帶我,我很傷心。后來我調整了自己,現在我已經是班級足球隊的隊員了。
同學丙:我喜歡讀書,擅長寫作和演講。班級成立了文學社,我擔任社長,與同學共同進步。
思考:分析以上三位同學個性特點對他們的成長有什么影響?
同桌交流,教師總結:以上三位同學不同的個性特點,有助于成就不同的自我。但是三位同學都可以在集體生活中發展更好的自己。其實,每個人的個性特點都不同。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我們發展和完善個性的“明鏡”,也是集體生活中重要的學習資源。包容他人的不同,學習他人的優點,有助于我們完善個性。
2.立足集體
活動二:集體生活成就我
多媒體展示材料:
學校要舉辦運動會,“輪滑接力”項目小組分析隊員情況,共同制定了訓練計劃,要求每位隊員按時參訓,不可遲到早退。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比賽當中,成功摘得桂冠。同時老師給予了很高評價:有目標,而且所有成員都能為之奮斗的團隊是強大的。
分組討論:你如何理解老師對于這個團隊的評價,對你有什么啟示?并談談自己生活在集體中的感受。
教師總結:該老師的評價重在強調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實現集體共同目標的過程,也為個人發展提供了條件和可能。作為集體的一員,我們要積極參與共同活動,把握機遇,自主發展,使自己的個性不斷豐富。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了解自己的個性嗎?說一說自己的個性特點,并讓同學幫忙提改進意見。
學生思考并討論。
教師總結:其實,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人是否完滿,是由個人跟周圍世界的交往與聯系是否完滿決定的。集體生活為我們搭建起與他人、與周圍世界交往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展示自己的個性,發展自己的個性,不斷認識和完善自我。
環節四: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以師生共同小結的形式,總結集體與個人的關系。
課后作業:選幾個符合自我個性的詞語,打造個人名片,下節課分享。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談談集體對于個人的成長有何意義?
【參考答案】
集體對個人成長的意義:
1.有共同的奮斗目標,有嚴明的紀律和融洽的同學關系,有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
2.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有利于我們良好品德的形成,有利于增長知識、提高能力、發展特長、陶冶情操,促進我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等。
3.學生常常所處的集體即班集體。班集體是按照班級授課制的培養目標和教育規范組織起來的,以共同學習活動和直接性人際交往為特征的社會心理共同體。在學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體對學生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2.說說你本節課的作業設計。
【參考答案】
課后作業的布置,一方面幫助學生延伸課堂,將學生所學的知識嘗試運用于實踐當中;而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鞏固所學,提升學生對于知識了解和掌握。本課側重于學生更好的認識自我與集體的關系,所以我的作業設計如下:
請同學們選幾個符合自己個性的詞語,打造個人名片,下節課我們來分享。
這樣設計,在于學生更好的認識自我,分析自我,在制訂個人名片的過程中也有利于對于發展自我有更明確的方向。
初中道德與法治《奉獻助我成長》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北京奧運會志愿者宣傳片》,教師講解在北京奧運會中志愿者的重要作用。
引出志愿者在為社會做貢獻中成長,順勢引入課題《奉獻助我成長》。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服務社會體現人生價值
活動一:自主探究
案例展示:
梁益建,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主任、四川省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時代楷模、感動中國人物、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等稱號。盡可能的為患者著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則。為了讓患者盡快得到治療,梁益建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獲得了無數陌生群眾的支持,也帶動了身邊的人積極參與救助困難病患的活動。據不完全統計,獲得幫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額近500萬元。
問題:梁益建的行為為什么能夠得到陌生群眾的支持?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服務社會體現人生價值。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得到什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無一例外地享用著社會所提供的生活和學習條件,人人都有責任回報社會,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服務。只有積極為社會作貢獻,才能得到人們的尊重和認可,實現我們自身的價值。
2.服務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活動二:小組討論
小方第一次參加校團委舉辦的“愛心天使”義賣活動,出售自己的手工作品。布置好自己的攤位后,他突然感到有些緊張,連話都不敢說。看著同學們的手工作品陸續售出,小方受到鼓舞,開始大膽推銷自己的作品。售出幾件后,小方覺得自己與周圍的人交流越來越自然。義賣活動結束后,小方感慨地對伙伴們說:“參加這次活動,既幫助了他人,自己也得到了鍛煉。”
結合小方的事跡,小組討論:參與社會活動,奉獻社會、服務社會對于個人有什么意義?
教師引導小組討論并發表小組意見后總結:服務社會能夠促進我們全面發展。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我們的視野不斷拓展,知識不斷豐富,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不斷提升,道德境界不斷提高。
環節三:鞏固提高
同桌交流:說一說自己參與過的班級活動或者社會活動,并談一談參與后的感受。
學生先互相交流發表意見,然后教師提問分享。
最后師生明確:奉獻社會不一定非要做驚天動地的事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從小事做起,從服務班集體做起,可以從學校這個“小社會”做起,在為集體、為社會做奉獻的過程中,我們各方面的能力也在提高。
環節四: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
首先,聆聽歌曲《愛得奉獻》
最后,教師總結:服務社會、奉獻社會體現了我們的人生價值,也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要做一個有奉獻精神的人,從日常中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積極參與社會生活。
課后作業:搜集為社會做奉獻的人物事跡,下節課分享。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你認為青少年應該如何服務和奉獻社會?
【參考答案】
我認為青少年服務和奉獻社會應該從為社會做力所能及的小事開始。
①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環境保護、社區服務等都是社會公益活動的具體形式。青少年可以在社區、公園、車站等公共場所糾正不文明行為,可以到科技館、博物館做志愿者。無論參加哪種形式的社會公益活動,我們都要從實際出發,講求實際效果。
②服務和奉獻社會,應該熱愛勞動,愛崗敬業。青少年要努力學習,增強勞動觀念,培養敬業精神,學會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為將來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做好準備。
2.在設計小組討論環節時,對于不愿參與討論的同學你怎么做?
【參考答案】
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會盡可能的結合學生的情況考慮,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中。但是,我也知道由于每一個學生的認知特點、性格等不同,可能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會存在部分同學參與不到位或者沒有參與的情況,針對這類同學,我會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
①充分調動參與的同學的積極性,讓參與的同學的這種積極性去影響個別沒有參與的同學參與到討論中。
②我會對積極討論環節的同學或者小組提出表揚,通過對這些參與同學或小組的表揚來間接強化沒有參與的同學或者小組的積極性。
③我也會在課后找恰當的時間與不參與課堂活動的同學溝通,讓他們知道參與課堂活動的重要性,鼓勵他們參與小組討論,提高學習效率。
初中道德與法治《實干創造未來》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
播放視頻:2013年4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會時強調,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開創我們的美好未來,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始終為了人民,必須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我們說“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干首先就要腳踏實地勞動。
學生自由回答自己的觀后感。教師總結,今天的中國已經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要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實現偉大中國夢,需要每個人在崗位上付出更多辛勤汗水。只有繼續發揚實干精神,才能用我們的勞動創造新的輝煌。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發揮實干精神,才能創造輝煌
2017年5月5日,中國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說起C919,不得不說一個人,他就是C919大型科技項目總指揮金壯龍。
“經過近十年的創新、創業、創造,我們深感研制一款國際標準的民用飛機,風險大、任務重、周期長、挑戰多,不會一帆豐順,不可能一蹴而就,任重道遠。”金壯龍說,“發展大型客機是一項異常艱巨的長期任務,每走一步都很艱難。今后幾年是大型客機實現研制成功和商業成功的關鍵時期,時間相當緊迫,任務異常繁重。除了橫下一條心埋頭實干,別無他法。”金壯龍說:“大飛機有四個長期的信念:長期奮斗、長期攻關、長期吃苦、長期奉獻。”
教師提問,從C919項目總指揮的這些話中,同學們想到了什么?
同學回答,教師總結,無論是大到屬于中國人民自己的大飛機的制造,還是小到咱們同學們自己在生活中的小目標,不管是什么樣的夢想,都要我們去付諸實踐,只有付出辛勤和汗水,只有實干才能實現夢想,只有實干才能創造輝煌。
(二)少年行則國家興,少年強則國家強
為了完成《本草綱目》的著述,李時珍遠處旅行考察,上山采藥和拜訪有實際經驗的人。他歷經千難萬險,中草藥藥材豐富的崇山峻嶺,都留下他的腳印。白天深山采藥,晚上對每一棵草藥,從產地、栽培稻苗、莖、葉、根、花果以及形態氣味、功能等研究得非常深入、細致。李時珍辛勤勞動了19年多,記下了數百萬字的筆記,經過幾十遍的反復修改,終于在60歲時完成了他的巨著《本草綱目》。全書分為16部62卷,共載藥物1892種,附方11096個,并附圖1160幅,對我國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提問:李時珍辛勤勞動輾轉19年里不斷實踐最終完成了《本草綱目》,對于我們青少年來說,我們該通過實踐創造未來呢?
教師總結:少年行則國家興,少年強則國家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祖國的未來,一定要結果歷史的接力棒,要努力學習,學習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積極探索,擔任歷史的重任,讓青春綻放絢麗的光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一份屬于自己的力量。
環節三:鞏固提高
同學們,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要堅定信念,樹立理想,通過實踐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播放視頻,李克強總理2018年關于“團結凝聚力量,實干創造未來”的講話,通過視頻加深記憶。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根據本框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學習的特點,結合板書內容,采用歸納式小結。總結只有辛勤勞動,實干才能創造未來。
作業:以“以實干創造未來”為主題來寫一篇小作文,談談自己的理解。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對于我們青少年來說,我們該通過實踐創造未來呢?
【參考答案】
教師總結:少年行則國家興,少年強則國家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祖國的未來,一定要結果歷史的接力棒,要努力學習,學習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積極探索,擔任歷史的重任,讓青春綻放絢麗的光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一份屬于自己的力量。
2.如何主動開發課程資源。
【參考答案】
課程資源不會自動進入教學領域,需要能動地去尋找、認識、選擇和運用。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僅是特定部門和人員的專業行為,更是教師主導的活動。
自主開發。教師在課程資源的開發中要發揮主體作用,認真學習和領會課程的目標和內容;分析課程資源開發與課程目標實現的關系,評估課程資源的特點及其價值;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和利用課程資源。
特色開發。學校要從具體的地域特點、學校特點、教師特點、學生特點出發,發揮各自的優勢,使課程資源的開發呈現出多樣性、豐富性、獨特性,有效實現特色開發。
共同開發。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充分發揮全體師生的作用,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共同收集、處理、展示課程資源,有效利用。
相關推薦:
2020教師資格報名時間及入口 ※ 教師資格考試時間 ※ 教師資格考試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