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資面試試題來源于學員回憶與真實試題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高中思想政治《為政務公開喝彩》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堂導入
案例導入:今年4月初,在廣州工作的李某不慎將港澳通行證丟失,本想著要回到戶籍所在地鄭州進行補辦,但是他朋友告訴他從4月1日起,可以異地辦理港澳通行證,李某就登錄廣州某公安局出入境辦事大廳的網站,果然看到了最新的政策,包括港澳通行證補辦的流程,需要準備的材料等,李某隨后很快就補辦了一張新的港澳通行證,省了很多錢和時間。提問:通過這則案例,你認為政府政務公開有什么意義?
學生可能回答:為人民提供便利,可以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等。
教師總結:為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我國政府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今天就一起來為政務公開喝彩,并板書課題《為政務公開喝彩》。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政務公開的內容
活動一:觀察生活
多媒體出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文件,并結合以下案例進行分析:政工公開的內容包括什么?
案例一:某市打算新建一條地鐵,市政府在政府網站上公布信息,并向民眾征集意見,包括地鐵停靠站等內容;
案例二:某縣政府在政府網站上公開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就業供求信息,做好面向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專項活動;
案例三:某區政府利用“互聯網+”,在政府網站上公開多項工作的辦事流程,進行一站式公開,加大各類證明事項清理減并力度,對確需保留的證明事項實行清單管理并向社會公開。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補充并總結:政務公開包括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
2.政務公開的意義
活動二:暢所欲言
多媒體出示兩位貧困老人的談話:
“以前,國家也重點關注扶貧工作,但是國家的扶貧專項資金有多少,扶貧的標準是什么,扶貧對象是誰,我們一概不知,所以有一些政府工作人員就中飽私囊,貪污腐敗。現在好了,脫貧攻堅強調的是精準扶貧,政府明確地公開了扶貧的專項資金等信息,也不沒有人敢假公濟私了。”
“是啊,記得以前,想了解社保、就業等工作,得跑到鄉政府去咨詢,現在好了,打開手機,就能知道各項工作內容,包括政府的預算、決算,醫保報銷政策等,真是方便極了!”
結合課前調查訪問,4人一組,用5分鐘時間討論:政府推進政務公開,有哪些積極意義?
討論結束后,小組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總結:有利于規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便于公民監督政府的工作,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環節三:鞏固提高
結合課前調查本地政務公開的具體內容,說說你對當地政府政務公開的哪些內容比較感興趣,并闡述理由。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進行正確引導。
最后師生明確:政府全面推進政府公開,但是行政機關的內部事務信息,包括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內部工作流程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不予公開。
環節四: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政府政務公開有利于打造“陽光政府”,公民享有知情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我們要樹立權利意識,積極參與民主監督!
課后作業:通過微博、政府公眾號等方式,為我市的發展建言獻策。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公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監督?
【參考答案】
①信訪舉報制度,通過寫信、打電話、上訪等方式,提出批評、建議,進行監督;
②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公民可以把自己的意見和要求反映給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議案,上傳到國家權力機關;
③輿論監督制度,公民可以通過新聞媒體,包括電視、網絡、報刊、廣播等,公開發表意見;
④通過新形式,包括監督評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進行監督。
2.你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什么?怎么突出?
【參考答案】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政務公開的內容和意義,通過展示學生生活中的案例,以及國務院下發的辦公廳關于印發《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學生能夠知道政府政務公開的內容,另外通過調查和訪問,前后對比,小組討論分析:政務公開有什么積極意義,學生充分參與討論、交流,老師進行點撥,得出結論。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多媒體分別展示:購買奧運紀念品、寫信反映校門口的交通狀況、免費參觀博物館等圖片,請學生感受這些分別屬于我們生活的哪些領域,并思考這些領域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進而導入新課: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
教師針對導入時多媒體展示的圖片講解:購買奧運紀念品這種經濟活動和奧運會這一文化活動密不可分,而一國能夠承辦奧運會又和自身的綜合國力、國際政治影響力不無關系,但所有的這些都是由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
活動一:在此基礎上,請同桌之間任選導入中的其余兩個案例或生活中自己熟悉的案例進行討論,分析案例中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情形。在討論和分析的過程中,注意結合高一所學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內容。
隨后請學生代表進行作答,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和補充,師生最后總結得出:在社會生活的這三個領域中,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二)文化反作用
活動二:教師多媒體出示圖片及文字材料:
1.歐洲中世紀的宗教思想和制度對當時歐洲各方面的影響和制約;
2.中國近代新文化運動對于五四運動以及后期中國社會的影響;
學生前后四人一組進行討論:案例中表現出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哪些不同影響?這些不同影響又可以分為哪些不同的類型?
學生討論后,各組派代表作答,其他同學進行點評和補充,師生共同總結得出結論:
1.先進、健康文化促進社會發展;
2.落后、腐朽文化阻礙社會發展。
環節三:鞏固提高
有人認為:“只要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會好起來;物質條件差一點,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
請學生結合本課所學知識,思考后對上述觀點進行評析。通過評析認識到文化雖然由經濟、政治決定,但并非簡單的是前二者的派生物和附屬品,文化有自身的傳承性、相對獨立性。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根據本框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學習的特點,請學生代表結合教師板書及自己的筆記,對本課所學進行總結,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和補充。
作業:1.課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分析討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我國當前社會的影響,并形成書面結論,下節課分享;
2.預習下節課,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請舉例說明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參考答案】
經濟、政治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個領域。其中,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的順利申辦就是經濟、政治、文化三者關系的典型體現。我國能成功舉辦08年奧運會,并且能順利申辦冬奧會,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我國的經濟得以健康、快速發展,在此基礎上綜合國力以及國際政治影響力迅速提高,所以才能順利申辦此類文化活動和賽事。而此類文化賽事的成功舉辦或者申辦又能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也能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擴大內需,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
2.請你談一談本課的三維目標。
【參考答案】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知識、學生特點,我設置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
2.理解經濟對政治和文化的決定作用及不同性質文化的不同反作用。
【能力目標】
1.能夠通過案例分析提升分析概括以及抽象思維能力。
2.能夠通過小組討論和交流,提升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能明確文化對經濟政治的重大作用,并重視文化在經濟和政治生活中的意義。
高中思想政治《一切從實際出發 實事求是》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視頻導入,教師以為學生們播放動畫片《紙上談兵》和《自作聰明的驢》為契機展開教學,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觀看:上述兩個小故事都闡述了什么道理,它們其中有共性的地方嗎。收集學生們的答案,予以總結,并導入所要講述的知識點“一切從實際出發”,從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1.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含義和要求
學生閱讀教材,自學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含義和哲學依據。
(1)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含義:就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的出發點。
(2)哲學依據(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學生回憶物質意識的辯證關系,教師引導二者關系即為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哲學依據。
A.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只不過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B.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它不僅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而且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3)舉例說明:馬謖失街亭、宋江三打祝家莊。
(4)結論:意識與實踐的辯證關系,以課件上關系圖為例,詳加講解。
2.實事求是
過渡:再以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誕生(德育滲透點)為導入口,輔以歌曲《東方紅》和《春天的故事》,導引出“實事求是”。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回憶并交流自己在周圍生活中見過哪些花草樹木,教師巡視,并給每個小組給予點撥,之后請小組派代表回答問題,教師進行總結。
(1)科學內涵:“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
(2)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前提
必須從“事實的總和”出發,從“事實的聯系中去把握事實”,而不能從部分事實出發,虛構一些聯系放到事實中去,否則就要犯錯誤。以“盲人摸象”為例,詳加講解。
(2)必須從不斷發展變化著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刻舟求劍”為例,詳加講解。
結論:A.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
B.主觀與客觀有機統一。
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3.二者關系
通過表格形式進行對比講解。
環節三:鞏固提高
1.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以“行業組圖”為例,輔以歌曲《時代棟梁》詳加講解。
2.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地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以“和諧社會組圖”為例,輔以歌曲《走向復興》詳加講解。
3.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以“青藏高原鐵路組圖”為例,輔以歌曲《天路》詳加講解。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認識一切從實際出發與實事求是的聯系,知道一切從實際出發與實事求是的意義與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重要前提。
作業:
“按圖索驥”、“鄭人買履”和“南轅北轍”,各闡述了什么道理,進行說明?
答案要點: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主觀與客觀相符合。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說一說本節課的重難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
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我設置如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含義與實事求是的科學內涵。此概念是理解本節的基本觀點,是學生能不能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基本前提,也是理解本書其它觀點的基礎,為今后其它哲學常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2.一切從實際出發與實事求是的意義與作用。是本節的基礎觀點,是學生能不能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重要前提,其作為方法論直接決定學生們今后是否能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人生道路。
【難點】
1.一切從實際出發與實事求是的聯系。是理解本科基本觀點的基礎,為今后其它哲學常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2.一切從實際出發與實事求是的意義與作用。是理解本節的基礎觀點,是學生能不能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重要前提。
2.你覺得本節課你的教學亮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
由于哲學理論性強,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就是引用了很多小故事和小案例,通過故事或案例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比如在講解一切從實際出發時,我引用了馬謖失街亭、宋江三打祝家莊兩個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
相關推薦:
2020教師資格報名時間及入口 ※ 教師資格考試時間 ※ 教師資格考試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