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資面試試題來源于學員回憶與真實試題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兩篇文檔,一篇是純文字的文檔,一篇是通過表格展示的內容,提問學生哪一篇更直觀?
學生給出的回答是“帶有表格的”。
教師:“表格可以讓我們的文檔更加簡潔明了,那如何插入表格呢?”
——引入新課——插入表格。
(二)新課講授
任務一:插入表格
教師提出問題:有時候我們為了表示不同的事物我們需要在Word中插入表格,讓我們的文檔更加直觀的表現出來。如何插入表格呢?
學生進行思考,并且進行操作,教師對學生操作指導。
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對,有的同學們說仍然是在插入選項卡中,我們試著來操作。教師示范,學生操作。
師生共同總結插入表格的步驟:
1.將光標定位到要插入表格的位置;
2.單擊【插入】選項卡中的【表格】按鈕;
3.移動鼠標選擇表格的列數和行數,如“2*8”,單擊左鍵,文檔中就插入了一個2列8行的表格;
4.將光標定位到單元格中,按提示輸入文字內容。
完成練一練的第一題。(新建一個空白文檔,插入一個“3*5”的表格)
任務二:增加與刪除行或列
教師提問:“假如我們的表格不夠或者是有多余的行或者列怎么辦?”學生搖搖頭,教師繼續引導:“這時就需要運用表格的行列增刪的操作了。”
教師示范操作,學生按照示范,進行操作,最后總結增加與刪除行或列的步驟:
1.將光標定位到表格第一行的第一個單元格內;
2.在【表格工具】→【布局】選項卡中,單擊“行和列”功能區中的【在上方插入】按鈕,在第一行的上方就插入了一行;
3.將光標定位到最后一行的第一個單元格內;
4.單擊【刪除】按鈕,選擇【刪除行】命令,最后一行就被刪除了。
【在左側插入】和【在右側插入】按鈕可以實現表格在某一列的左側、右側增加列的操作。同樣,執行【刪除】→【刪除列】命令可以進行刪除列的操作。
完成練一練的第二題。(對表格進行增加3行、刪除2列的操作)
任務三:調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寬
“為了表示內容的不同,我們需要調整行高和列寬來凸顯內容。自主探究,學習一下如何調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寬。”總結調整行高、列寬的步驟:
1.將鼠標指針移動到兩列表格之間的表格線上;
2.當指針變成“夾子形”時,按住鼠標左鍵左右拖動,會出現一條虛線;
3.移到合適的位置,松開鼠標,表格的列寬就發生了變化。
調整行高的操作相同,同學們自己嘗試一下吧!
(三)鞏固提高
完成練一練的第三題,并對所做任務進行保存,展示給同學們看,對于設計的美觀的表格的同學予以表揚,并對于小組加星獎勵,也要鼓勵其他的同學不要氣餒。
(四)小結作業
小結:總結今天學習的知識。
作業:思考如何精確的調整行高和列寬,下節課一起交流。
【答辯題目及解析】
1.精確調整行高和列寬的方法?
【參考答案】
(1)定位光標到某一行內。
(2)在【表格工具】→【布局】選項卡中的“單元格大小”功能區中,在“高度”列表框中輸入行高的具體數值。
(3)在“寬度”列表框中輸入列寬的具體數值。
2.這節課這樣設置板書的目的是什么?
【參考答案】
因為板書對于一節課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板書會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本節課知識點的框架,而且我的板書簡單明了,便于學生們的梳理。
小學信息技術《信息時刻伴隨我》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談論信息,說我們生活在信息的時代。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呢?信息是文字、聲音、氣味?還是圖案?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介紹“信息有非常神奇的力量,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那么五彩繽紛,充滿樂趣”,吸引學生走進信息,開始信息的探索之旅,從而引入新課——《信息時刻伴隨我》。
(二)新課講授
任務一:認識信息
教師在多媒體上播放一些動畫,引導學生觀看,同時思考“從動畫中播放的內容可以得出什么信息?”并回答。學生回答:冰雪消融、草木發芽是春天來臨的信息;人與人友好相處,是社會文明的信息;運動自如,是身體健康的信息。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總結:我們在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觸摸到的,所有感知到的事物都包含著信息。
教師繼續在多媒體上展示有關交通信號的生活場景,并進行引導:“同學們都有過馬路的經歷,那么你是怎么知道何時停何時走的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紅綠燈即交通信號是獲取的信息,獲取的途徑是用眼睛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醫生聽診、海關緝毒、手摸盲文三個生活場景圖片,并提出問題:從這些生活場景中能獲取哪些信息以及獲取信息的方式有哪些?學生進行以同桌2人為一組進行3分鐘的小組討論,教師進行提問并結合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醫生聽診:聽診的聲音是獲取的信息,獲取的途徑是用耳朵聽。
海關緝毒:是否有可疑物品是獲取的信息,獲取的途徑是人類通過狗的反應判斷。
手摸盲文:盲文的內容是獲取的信息,獲取的途徑是用手觸摸。
教師進行引導:“你們能說一說自己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還有哪些與信息相關的活動?”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信息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人類的生活離不開信息。
教師提問:既然信息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那么信息具有什么特征呢?順勢引出信息的特征的講解。
任務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首先請學生同桌兩人為一組,閱讀教材,并結合生活實際,總結信息具有哪些特征。學生討論總結后,請學生回答,并請其余學生進行糾正和補充。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補充和規范,得出信息的特征有:信息的載體、信息的傳遞、信息的共享及信息的加工。
其中信息的載體是指信息必須依靠文字、圖像、聲音等才能被存儲和傳播,所以,文字、圖像、聲音等被稱為信息的載體;信息的傳遞是指人與人之間可以靠語言、動作、表情傳遞信息,社會活動可以靠報紙、雜志、圖書、文件等來傳遞信息。現在還可以借助電話、計算機網絡、通信衛星等方式來傳遞信息;信息的共享是指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告訴別人,從他人處獲取信息,這都是信息的共享,比如老師把自己所擁有的知識教給學生,師生可以共享這些知識(信息),同學之間也可以一起交流學習經驗;信息的加工是指畫圖畫、寫作文、繪表格、做動畫,這些都是加工信息,信息經過加工之后,其表達的效果會有很大的不同。
(三)鞏固提高
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信息的特征名稱和具體的描述,請學生上臺連線,并說出為什么這樣連。
(四)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總結說出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的特點。
作業:請學生課后思考“除了教材介紹的特征之外,信息還有哪些特征?如何更加準確地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下節課分享自己的答案。”
【答辯題目及解析】
1.請你說出信息都具有哪些特征?
【參考答案】
信息的特征包括:普遍性、載體依附性、價值性、時效性、共享性、傳遞性,真偽性等。
普遍性:信息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信息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
載體依附性:信息必須依附于一定的載體才能夠表現出來,為人們所接收。
價值性:信息本身是有價值的,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
時效性:信息具有生命周期,其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因此信息的價值以信息價值為前提,信息需要不斷更新。
共享性:信息本身可傳遞,具有擴散性,它可以被多個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傳遞性:無論在空間還是時間上,信息都具有可傳遞性。
真偽性:信息有真偽之分,而衡量信息準確與否的標準是信息客觀反映現實世界中事物的程度。
2.在本節課中采用了什么樣的教學方法?
【參考答案】
在本節課中,主要采用了任務驅動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提出任務,然后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的分析任務,在分析任務時采用老師演示,學生討論的方式來進行分析,最后學生完成任務,學生展示作品。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以完成任務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在完成任務動機的驅使下,在教師指導下,對任務進行分析討論,主動運用學習資源,在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過程中,找出完成任務的方法,通過任務完成實現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能夠對本節內容有一個更好的把握。
小學信息技術《神奇的體感世界》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玩兒過“切水果”游戲嗎?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切水果”的游戲,請你玩一玩,看看他和我們平時玩的游戲有什么區別?學生可能會給出可以通過肢體代替復雜的控制設備進行游戲,比較簡單,繼續提問學生,這樣的“體感游戲”到底是如何做出來的呢?帶著這樣的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神奇的體感世界。
——引入新課——神奇的體感世界。
(二)新課講授
任務一:膽小的鸚鵡
教師講解Scratch可以偵測聲音的功能,組織學生觀察“膽小的鸚鵡”腳本,然后帶領學生討論如何實現讓鸚鵡在空中飛行?最后學生代表上臺展示該操作,熟悉Scratch的腳本程序。
緊接著教師繼續追問學生,當鸚鵡在空中飛行的時候,如何讓鸚鵡能聽得到我們說話的聲音從而做出反應呢?提出可以通過“響度”來實現,并且說明“響度0”可以顯示0-100范圍內的數值,表示從麥克風接收到的聲音從無到最大。然后將全班分成興趣小組,自主完成鸚鵡角色指令腳本,完成之后組間進行交流,小組代表上臺展示操作,其他學生進行點評,共同熟練掌握該腳本程序的使用。
任務二:攔截小貓
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之后,提問學生,我們如何用手隔空攔截屏幕中的小貓呢?這個體感游戲該怎么實現呢?具體的步驟是怎樣的呢?學生討論結束之后師生一起總結出步驟:1.選取角色庫中的俯視小貓“cat2”角色。2.切換到“造型”,復制一個新造型“cat3”并將其上下翻轉。3.在指令積木區“偵測”里找到“將攝像頭開啟”和“將視頻透明度設置為0%”4.將小貓初始位置的坐標設定為(-240,0),利用重復執行指令讓小貓向前移動。5.利用條件判斷語句,當檢測到舞臺上的動作參數大于30“視頻動作對于當前角色>30”(用手攔截小貓的動作)。
給學生6分鐘的時間小組合作討論并進行操作如何實現“攔截小貓”這個“體感游戲”,學生討論完成進行回答并上臺演示操作,并且通過教師點評、其他學生互評的方式熟練掌握該腳本程序設計。
(三)鞏固提高
一只在舞臺上來回奔跑的小貓,聽到你說“轉向!”就立刻改變奔跑方向,好像非常聽你的話。用Scratch腳本程序實現該作品。
(四)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總結,教師補充的形式進行本節課的小結。
作業:用手指隔空彈奏屏幕上的琴鍵,發出不同的音調來演奏音樂,模擬實現彈奏電子琴的效果。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及解析】
1.簡述實現“攔截小貓”這一體感游戲的腳本具體操作步驟?
【參考答案】
(1)選取角色庫中的俯視小貓“cat2”角色。
(2)切換到“造型”,復制一個新造型“cat3”并將其上下翻轉。
(3)在指令積木區“偵測”里找到“將攝像頭開啟”和“將視頻透明度設置為0%”。
(4)將小貓初始位置的坐標設定為(-240,0),利用重復執行指令讓小貓向前移動。
(5)利用條件判斷語句,當檢測到舞臺上的動作參數大于30“視頻動作對于當前角色>30”(用手攔截小貓的動作)將小貓的x坐標重新設定為-240(返回起點)。
2.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中,尤其是操作課中,有哪些優勢?
【參考答案】
信息技術是一門比較龐雜的學科,期間會有很多的軟件操作,在江州這些課程中,我們一方面要研讀教材,一方面也要了解學生,對于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我認為有以下優勢和不足。
優勢1,學生對計算機充滿了好奇,對操作有這濃厚的興趣。
優勢2,現代社會信息爆炸,生活中充滿了信息技術,比如現在的很多數學的幾何圖形就是本課學習的生活實例。我們應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進行學習。
優勢3,信息技術課程的操作課多采取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操作的任務中逐步掌握課程內容。
相關推薦:
2020教師資格報名時間及入口 ※ 教師資格考試時間 ※ 教師資格考試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