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資面試試題來源于學員回憶與真實試題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向學生播放一個有關于網絡安全相關的報道視頻,報道中有因盜取密碼詐騙、郵件中毒、網友見面失蹤等內容。
教師提問學生:“這些現象都是由于什么原因產生的呢?”
學生回答:“因為密碼泄露、打開病毒郵件以及忽視網絡安全等原因造成。”
教師總結:“網上交流存在許多安全隱患,我們如何在上網的過程中盡可能的避免這些問題,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新課《網上交流的安全》。”
——引入新課——網上交流的安全。
(二)新課講授
任務一:設置安全的密碼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在剛剛的視頻中,存在因為密碼被盜取而出現的詐騙事件,大家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在設置密碼時應注意哪些事項?”并引導學生動手設置一個QQ密碼,有的同學在設置密碼的時候位數少于6位,系統提示密碼長度不夠。有的同學設置的密碼采用單純的數字,系統會建議使用數字,字母和標點等進行設置。同學們設置完密碼后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密碼設置得越復雜所顯示的安全指數越高。根據學生的實際操作提問學生設置密碼應該注意哪些事項,教師進行補充,最后共同歸納出使用密碼是因特網上防止越權訪問的主要手段,在選擇密碼時,最好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則:1.密碼的長度最好在6個字符以上,原則上密碼越長越安全;2.無規律,采用組合式密碼。不使用生日、姓名、電話號碼、簡單的數字或易于猜測的字符作密碼。密碼中最好不要單純使用純數字或字母,盡量使用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標點和數字的集合。3.密碼專用。注冊不同的網站時,最好使用不同的密碼。這樣,一旦某個密碼被人破解,還可以保護其他方面的信息不被竊取;4.適時改變密碼。適時改變密碼,會減少因泄露個人資料而造成的損失。
任務二:保證電子郵件安全
教師引導學生打開自己的電子郵箱,觀察一下里面是否存在垃圾郵件,提問學生,我們可以隨意的打開每一封郵件嗎?學生回答:“不可以,因為有的電子郵件可能攜帶病毒”。引導學生以信息小組為單位結合生活經驗,盡可能多地例舉保證電子郵件安全的方法,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比賽結束后,師生共同總結出保證電子郵件安全的方式:1.不打開來路不明的郵件;2.不要輕易打開電子郵件中的附件,必須打開時,對于郵件附件要先用殺毒軟件進行掃描、查殺病毒;3.不隨意公布自己的電子郵件地址,以免收到過多的垃圾郵件;4.安裝優秀的殺毒軟件,啟用“郵件實時監控”功能。
任務三:網上聊天注意事項
提問學生是否有網友,對于在網上聊天時會向網友透露自己的真實信息嗎?并與同桌展開討論。學生討論完畢后,請學生發表觀點,從而師生共同總結出網上聊天的注意事項:
1.在網上填寫個人資料時,注意加強個人保護意識,不要隨意公開自己的個人信息;
2.網上聊天時,不要把地址、電話、家庭情況等與自己身份有關的信息隨意告訴別人。
(三)鞏固提高
再次觀看網絡安全的報道視頻,請同學說出里面出現安全隱患的原因,并告訴大家應該如何避免。
(四)小結作業
小結:總結今天學習的知識。
作業:在自己的計算機中安裝優秀的殺毒軟件,啟用“郵件實時監控”功能,下節課請同學分享交流。
【答辯題目及解析】
1.為確保網上交流的安全,在設置安全密碼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參考答案】
(1)密碼的長度最好在6個字符以上,原則上密碼越長越安全;
(2)無規律,采用組合式密碼。不使用生日、姓名、電話號碼、簡單的數字或易于猜測的字符作密碼;密碼中最好不要單純使用純數字或字母,盡量使用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標點和數字的集合;
(3)密碼專用。注冊不同的網站時,最好使用不同的密碼;
(4)適時改變密碼。適時改變密碼,會減少因泄露個人資料而造成的損失。
2.這節課的三維目標是如何設計的?
【參考答案】
(1)能夠說出保護網上交流安全的幾種常見方式以及每種方式具體內容。
(2)通過自主設置安全密碼并總結生活中關于網絡安全的現象,提高概括能力和觀察能力。
(3)在學習網絡安全的同時,建立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意識,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高中信息技術《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帶領學生一同回顧上節課學習過的信息的定義及信息論的不同觀點等知識。隨后教師提出問題:信息是通過什么進行傳遞的?【信息是通過載體而進行傳遞的】教師對學生答案給予肯定并適當點評學生很棒,繼而總結這就是我們上節課學習的有關于信息的相關基礎知識。接下來拋出疑問:人們通過載體獲取了信息,那又是如何高效的利用信息,信息是否有不同的特征呢?順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本節課《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新課講授
任務一:任務案例
教師設置小組探究活動,8分鐘的時間,按照信息技術學習小組閱讀教材中的5個案例,總結案例內容并探討信息有哪些特征。隨后請學生回答案例的主要內容。【①足不出戶知天下事;②銷售人員與同事分享經驗,提高了全公司的業績;③國外某超市老板根據節日前后的商品需求靈活調整銷售方案,提高業績;④李明錯過了象棋比賽的消息;⑤《三國演義》“赤壁之戰”的典故。】預設學生歸納不夠準確,教師可以進行點評學生非常勇敢,歸納總結能力有了提高,雖然歸納不夠完善,但是已趨近正確答案,很棒。教師進行總結示范,隨后教師進行引導: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通過上述的五個事例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的基本特征呢?順利轉入任務二的學習。
任務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師設置小組探究活動,提出任務,分別逐次結合案例和信息的基本特征進行對照,并嘗試歸納案例都反映了哪個信息的基本特征?隨后請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歸納總結。【①案例一“足不出戶知天下事”,體現了信息的傳遞性:信息的傳遞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②案例二“銷售人員與同事分享經驗,提高了全公司的業績”體現了信息的共享性:信息作為資源可在不同個體和群體間共享;③案例三“國外某超市老板根據節日前后的商品需求靈活調整銷售方案,提高業績”體現了信息的依附性和可處理性:信息必須依附載體才能表現,經過人們的接收、處理和存儲,產生新的有價值的信息;④案例四“明錯過了象棋比賽的消息”體現了信息的時效性:信息也有使用的“生命周期”;⑤案例五“《三國演義》‘赤壁之戰’的典故”體現了信息的真偽性:信息的真假會影響人的判斷。】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老師可以評價學生回答問題非常積極踴躍,答案雖然不完全準確,但是在引導下能回答出正確答案,很不錯。隨后教師講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是:(1)傳遞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處理性。(4)價值相對性。(5)時效性。(6)真偽性。接著補充講解:炒股的信息對炒股人群有使用價值,而相對不炒股的人群無使用價值,體現了信息的價值相對性:“信息的使用價值,對不同需求的人價值大小不同”。隨后教師總結:信息的基本特征可幫助我們在生活、生產、學習中有很大的幫助,能大大提高對信息的處理與利用效率。最后給學生兩分鐘的時間來記憶教師所總結的內容。
(三)鞏固提高
教師布置任務,小組為單位,結合所學列舉出能體現信息基本特征的例子,互相分享并評價。學生進行舉例分享,期間進行交流心得,師生共同評價。
(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所學。
作業:結合所學具體探索一下教材當中“探索”部分的案例都反映了哪些信息的基本特征。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及解析】
1.信息的甄別與評價的方法是什么?
【參考答案】
(1)從信息來源的權威性進行判斷。
①通過查看信息來源,判斷信息中涉及的食物是否客觀存在,構成信息的各個要素是否真實。
②通過把獲取的信息與同類信息進行比較,考察信息來源是否有權威性。
③鑒別信息所反映的問題是否發生、該事物是否存在,信息所反映的情況是否有偏頗之處。
(2)從信息的價值取向進行判斷。
社會角色的不同決定了對信息價值取向的多樣性。每個人都只關心與自己相關的信息。(價值的相對性)
(3)從信息的時效性進行判斷。
對突發性或躍進性的事實,再第一時間里做的報道,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例如天氣預報。
漸進式的事實:就是在事實變動中找到一個最新、最近的時間點來判斷時效性。
過去發生的事實,新近才發現或披露出來的,可通過說明自己得到信息的最新時間和來源的辦法加以彌補。
2.本節課中,你有哪些方法幫助學生理解信息載體依附性的特點?
【參考答案】
首先我會引導學生思考信息能否獨立存在,既然不能單獨存在那可以依附于哪些形式表現出來,學生結合之前所學可以列舉一些圖片文字等載體,而這里我會順勢引導學生得出信息的載體依附性,接下來我會出示一些實例比如戰事的信息可以通過哪些形式表達,引導學生發現同一個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體,進而得出載體不唯一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介紹學校的“校本課程”數據庫:學校開設的“校本課程”數目眾多,每位同學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并參加相關課程的學習。為了隨時掌握大家的選修情況,學校建立了“校本課程”數據庫來存儲相關信息,并且通過數據庫應用系統對數據庫進行管理與操作,同時提供數據查詢、數據統計等服務。由此來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數據庫及其建立過程。
(二)新課講授
任務一:認識數據庫
教師先讓同學們根據上節課所學的“操作數據庫”的內容,總結數據庫的一些特點:數據集合、可共享的、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有組織的、統一管理,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出什么是數據庫:所謂數據庫,就是一個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有組織的、可共享的、統一管理的數據集合。它是一個按一定的數據結構來存儲和管理數據的計算機軟件系統。
教師強調在數據庫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知識點,比如:數據庫中的數據不再針對某一應用,而是面向全體,多個用戶可以同時共享數據庫中的數據,數據資源的共享不僅滿足各用戶對信息內容的要求,同時也滿足各用戶之間信息通信的要求。
任務二:數據庫建立的基本過程
教師講解建立數據庫時具體事物到計算機數據的轉換過程:具體事物的特征通過人腦的加工,轉換成計算機能夠處理的數據,然后再由計算機進行處理。
教師講解使用數據庫管理“校本課程”信息時,信息轉換成計算機能夠處理的數據的過程:首先就要對“校本課程”和“學生”這兩個事物進行分析,尋找各自所具有的特征。在“校本課程”中,可供選擇的校本課程很多,如:中國詩歌研究、趣味數學、古典音樂欣賞等,這些都稱為實體。所有實體的集合稱為實體集,它們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也很多。對于“校本課程”實體來說,其特征包括課程名稱、課時數、負責老師等(這些都稱為屬性),在這里需要用到的是課程號、課程名稱、負責老師、學生數四個屬性。對于“學生”實體來說,則需要學生編號、姓名、性別、所在班級等屬性。
學生根據教師講解的校本課程的例子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總結建立數據庫的過程:要建立一個數據庫,首先要收集相關的信息,然后從中分析并抽取信息的特征,確定特征之間的關系,接著利用數據庫管理系統建立數據庫,最后根據需要使用數據庫。
【答辯題目及解析】
1.請你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什么是信息系統?
【參考答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處理許多事情,并作出許多決策。這不僅需要從各種途徑或地方收集大量相關的信息,而且還要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和存儲,然后再對信息資源進行管理、加工和處理,以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來幫助決策。如企業、商業組織需要存儲、管理和處理大量人、資金、原料設備、市場等方面的信息,而處理之后產生出來的信息資源是各種管理活動決策和進行的基礎。幾乎所有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都是專門針對輔助組織管理活動而開發的。因此,把能收集、處理、存儲、管理、檢索和傳輸并可以向有關人員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統,叫做信息系統。
2.本節課你的小組討論的設置如何避免流于形式,有形無實的缺陷。
【參考答案】
新課改提倡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而小組討論就是其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活躍于各種課堂當中。但是,小組討論也容易出現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問題。例如,冷場,小組成員面面相覷,誰都不知道該討論什么,如何討論;或是小組成員討論不均,個別學生占主動,一兩個學生滔滔不絕地發表觀點,其他學生被動地聽;或者小組成員脫離課堂任務,趁機討論一些與任務無關的話題,又或是理解錯誤討論的任務,討論的結果大相徑庭等。
因此,提高小組討論的效率非常有必要,具體要做到如下幾點:
首先,合理構建學習小組。組建小組時盡量使學生在性格,才能,成績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異質性,并適當平衡男女搭配,優中后搭配。
其次,明確任務安排。告知學生具體的時間,任務,要求,并詢問是否清楚老師的要求,若不清楚需再次進行解釋,務必讓學生明確討論任務,然后每組指派一個小組長負責掌握話題方向,確保討論的有效性。
再次,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進行適當的指導和調控。及時引導解決遇到問題的學生,關注那些冷場的小組,讓他們融入到小組活動中去,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
最后,老師還要對討論活動進行合理的評價。貫徹正面表揚和激勵為主的原則,鼓勵每位學生都主動參與討論活動,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參與這種小組活動的熱情和自信。
相關推薦:
2020教師資格報名時間及入口 ※ 教師資格考試時間 ※ 教師資格考試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