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資面試試題來源于學員回憶與真實試題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高中心理健康 《漫步考場若等閑》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我訴我心
1.講述規則
請同學描述主人公小玲和小星的故事,然后讓大家討論小星和小玲出現以上癥狀的原因。
2.完成活動
3.交流討論
師:故事的主人公發生了什么事?他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問題?
生:小星和小玲每到考試的時候都會表現出不良反應,比如說睡不好覺、注意力無法集中、腦袋一片空白等。他們這是害怕考試的表現。
4.提出主題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典型的考試焦慮的表現,考試焦慮可能會出現在每一個人身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應對考試焦慮,讓我們漫步考場若等閑。
(二)主題活動一:心理自測
1.講述規則
下面的測驗可以幫助你診斷自己的焦慮程度。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個符合自己情況的答案,每題只能選擇一個答案,相應的字母的意義是:A很不符合自己的情況,B比較不符合自己的情況,C較符合自己的情況,D很符合自己的情況。選A計1分,選B計2分,選C計3分,選D計4分。總得分越高,焦慮水平越高。
2.完成活動
3.交流討論
(1)師:請同學分享一下自己的測評結果。
生1:按照焦慮分數的劃分,我考試焦慮水平比較高,跟我平時面對考試時的表現比較接近。
生2:我平時考試時不是很焦慮,這次測量的焦慮水平分數挺低的,挺符合我的實際情況的。
(2)師:你們覺得焦慮會給你們帶來哪些影響呢?
生1:我認為適當有一點焦慮還是很好的,我能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生2:我認為過度的焦慮導致我們不能發揮出正常考試水平,而且會出現一些身體上的不適,比如:總是出汗,頭暈等等。
4.教師小結
通過測試大家了解了自己在面對考試時的焦慮水平,而且我們知道過度的焦慮帶給我們很多不好的體驗,那面對考試焦慮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三)主題活動二:心理體驗
1.講述規則
下面是一個針對考前焦慮的訓練,效果十分明顯,大家一起來試試看。
(1)在安靜的場所,準備一把舒適的椅子,解開領扣、腰帶,摘下眼鏡、手表,關掉手機,調整到自己最舒服的坐姿;
(2)放松順序:腳趾肌肉,腿部肌肉,臀部肌肉,胸、背、肩部肌肉,臂部肌肉,頸部肌肉,頭部肌肉。例如,首先放松腳趾肌肉:將雙腳趾慢慢用力向上彎曲,兩腳踝與腿部不要移動,持續10秒鐘。然后漸漸放松,體驗微微發熱、麻木松軟的感覺,20秒后,將雙腳趾緩緩向下用力彎曲,保持10秒鐘,然后放松;
(3)注意事項:在放松時不要吃零食或喝水,可以放一點兒舒緩的背景音樂,以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鐘為宜。
2.完成活動
3.交流討論
師:做完放松訓練,你現在感覺怎么樣?
生1:一開始感覺身體很緊繃,現在覺得整個人都放松下來了,心情也舒緩了很多。
生2:這幾分鐘的短暫放松讓我感覺把今天的學習壓力都釋放了,相信我堅持每天放松一次一定能緩解我的考試焦慮。
師:剛才老師通過放松療法,來引導大家進行放松,你們有沒有比較好的放松方法呢?
生1:我會通過攥緊拳頭,然后再慢慢松開,重復這樣幾次就會放松下來。
生2:我平時都是通過體育鍛煉進行放松,我覺得效果挺好的。
生3:我認為欣賞音樂的放松效果也非常好,喜歡唱歌的同學也可以嘗試一下。
4.教師小結
我們總結出很多面對考試焦慮的方法,只有我們通過運用這些方法積極面對考試焦慮,我們才能真正地戰勝考試焦慮。
(四)總結升華
師:今天的課程已經接近尾聲,哪位同學來總結一下今天的主要內容呢?
生:通過今天的課程,大家都能夠正確認識到自己的焦慮水平,也學會了簡單的放松方法來緩解焦慮。
希望今后大家能夠將放松方法學以致用,真正達到面對任何考試都能夠若等閑。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考試焦慮的表現有哪些?
【參考答案】
考試焦慮一般表現在三方面:
第一,軀體異常:失眠多夢、頭暈頭痛、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四肢發涼、胸悶氣短、食欲減退、腸胃不適,頻繁小便等。
第二,心理異常:緊張、擔心、恐懼、憂慮、注意力差、記憶力減退、學習效率下降、情緒抑郁、缺乏自信和學習熱情、過度夸大失敗后果、常有大難臨頭之感。
第三,行為異常:拖延時間、逃避考試、坐立不安、怕光怕聲,考試時思維混亂,手抖出汗,視力模糊,常草草作答,匆匆離開考場。
2.你怎么看待考試焦慮?
【參考答案】
(1)適度的考試焦慮是有益的
適度的考試焦慮有利于提高生命的活力和活動的效率。人處于適度的緊張狀態時,大腦的血液循環加快,興奮程度提高,生理功能增強,思維積極,所有器官都在最佳狀態下運作,效率提高。因此,考試前要保持適度的緊張狀態,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對考試水平和能力有激活作用。
(2)過度的考試焦慮的危害
第一,嚴重的考試焦慮常使學生平時就憂心忡忡,忐忑不安,心中總惦記著考試,學習時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緒煩躁,降低學習效率。
第二,考試焦慮影響了考生的認知水平,導致注意力渙散、記憶提取困難、思維混亂,從而使考試不能正常發揮,即“考砸了”。而不良的考試成績又會強化,加劇考試焦慮,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第三,考試焦慮還會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產生破壞性的影響,高焦慮常常會導致考生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如心慌、出汗頭昏失眠、厭食,尿頻等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現象。
高中心理健康 《生涯發展早規劃》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職業探索
你在選擇職業的時候,都會考慮什么因素?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幫你了解選擇職業的導向。
1.講述規則
(1)考慮你喜歡的三個職業。(2)說一說你最看重這些職業的哪些方面。
2.完成活動
3.分享感受
生1:我喜歡的職業是醫生,醫生是救死扶傷的職業,我特別喜歡幫助他人的感覺,而且我爸爸就是醫生,我特別崇拜他,也想跟爸爸做同樣的工作。
生2:我喜歡的職業是教師,因為我喜歡小孩子,所以以后想當幼兒園老師,能夠和孩子們天天在一起非常開心,而且教師還有寒暑假,能夠休息。
生3:我喜歡的職業是司機,因為我喜歡馳騁在路上的感覺,能夠穿梭在城市中,看著城市的變化,這種感覺很奇妙。
4.提出主題
同學們所喜歡的職業范圍非常的廣泛,都能說出自己喜歡、看重的方面,對各項職業也有了一定的認知,但是確定自己的未來發展目標,職業定位可不是這么簡單的事情,需要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所在,也要更多的認識、了解喜歡的職業具體有哪些要求。
(二)主題活動一:職業三“定”
1.案例展示
小芳看電視的時候非常羨慕電視中的記者,把成為記者作為自己的理想,為了實現這個理想,她制定了這樣的計劃:首先,努力學好基礎知識,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其次,注重于文寫作和表達;最后,加入學校記者團,體驗職業。
2.交流討論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認為在進行職業規劃的時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1:需要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擅長什么,就像小芳一樣,知道自己喜歡做記者。
生2:需要穩定自己的心態。不管將來從事什么職業,大都需要現在穩穩地把學習搞好。
生3:需要確定自己在職業人群中的位置,認識自我。為了更好地認識自我、認識職業,可以提前了解行業特點、所需要的能力、就業渠道、工作內容、發展前景等問題。小芳就是通過加入學校的記者團來體驗記者這個職業,認識自己。
3.教師小結
通過同學們的回答我們知道了,在職業生涯規劃之前需要做到這樣三點:定向、定心、定位。
(三)主題活動二:我的生涯規劃書
1.講述規則
完成下列職業生涯規劃書:
2.完成活動
3.交流討論
師:哪位同學分享一下你的生涯規劃是怎樣的?
生:我擬選的職業是一名語文老師,實現時間是十年。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將它分解成了短期、中期和長期。對每個時期設定了分解的小目標。短期目標是,在中考時候能考上一個重點中學,這是為下一目標的完成打好基礎。中期目標是考上一所優秀的師范學校,只有前面短期目標實現了,我離中期目標才更進一步。長期目標是考上教師崗位,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不僅要完成前兩個目標,還要在大學里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和教學方法,還要多多實踐,可以通過做兼職家教來積累經驗。教師這個職業所處的環境是很有優勢的,不管發展到哪個階段,都需要有教師的存在,社會認可度也比較高。
4.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制定這個職業生涯規劃書會發現,自己的目標清晰了很多,也有了努力的方向,希望各位同學能想著這些清晰可行的目標前進,實現自己的夢想。
(四)總結升華
在教師的帶領下,跟著音樂,全班合唱《我的未來不是夢》。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作為老師,你認為該如何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輔導?
【參考答案】
職業輔導,也稱職業生涯輔導,是指教育者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技術,以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為著眼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幫助學生認識職業、探索職業、選擇職業、準備職業、安置職業,并在職業上取得成功的一種教育活動。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幫助學生:
第一,幫助學生了解各種職業和大學專業,讓他們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第二,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心理。讓他們了解自己的職業或專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氣質。
第三,幫助學生掌握選擇職業的技巧。首先,應做到了解自己、了解職業和了解社會。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所受教育、求職意愿、能力傾向、個性、健康、動力等,了解職業包括了解職業的內容、報酬、要求及合作共事者的特點等,了解社會包括了解社會需求量、競爭系數及社會的發展趨勢等。其次,在正確職業價值觀的指導下,選擇職業時應把握四個準則,即擇己之所愛、擇己之所長、擇己之所需、擇己之所利。
2.你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什么關系?
【參考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1)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聯系:
①心理品質教育是德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有些渠道是共同的
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基礎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區別
①理論基礎有區別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心理學理論為指導,而德育主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借鑒倫理學和心理學的一些理論。
②具體目標有區別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在于形成、促進、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德育工作重視按階級及社會的利益準則去規范學生的行為。
③教育內容有區別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自我意識、情緒管理、人際關系、生涯規劃等,而德育以認識社會為重要內容。
④方法上有區別
心理健康教育特別強調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相信學生的潛力,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接納、指導、協助學生,多采用角色扮演、心理測量、心理訓練等方法。而德育工作主要是采取說服教育、確立規范、實踐鍛煉等方法。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聯系,同時也具有重大的區別,因此二者不能互相取代,但二者可以互相為補充,結合進行,充分發揮二者在育人活動中各自的獨特作用。
高中心理健康 《站好自己的責任崗》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故事二則
1.活動規則
請大家閱讀故事,分小組討論。
故事一:放學后,王華被老師叫到辦公室,他讓林凱幫忙看著書包、林凱見王華很久也不回來,而且,天色已晚,林凱仍堅守在校園里……
故事二:今天,語文課代表不在,老師讓彬彬幫忙收語文作業。走到雅靜桌前時,雅靜說自己忘記寫了,還請彬彬不要告訴老師。彬彬平時和雅靜關系好,就點頭就答應了。
2.交流討論
師:這樣的情境發生在你身上過嗎,你怎樣看待林凱、彬彬的行為?
生1:我很欣賞林凱,對別人交代的事情,他盡心盡責。
生2:彬彬沒有責任心。
3.教師小結
生活中會有很多事情考驗我們的責任心,承擔責任并不容易,但承擔責任對于我們的生活和整個社會而言有重大意義。
(二)主題活動一:我的責任我來擔
1.活動規則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角色,在家庭中,我們是子女,在學校里,我們是學生,在社會上,我們是公民……
請大家交流討論每個角色對應的責任,并填寫表格。
2.交流討論
師:在家庭中你都扮演哪些角色,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生:在家庭中我是媽媽的女兒,我有責任體貼父母,為他們分憂,我還是姐姐,我有責任照顧妹妹。
3.教師小結
進入中學后,我們逐漸扮演越來越多的社會角色,在家里我們是孩子,在學校我們是學生、班干部,在社會上我們是公民,可能還是一些公益組織的志愿者……承擔著角色應有的責任,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吧。
(三)主題活動二:責任需要界限
1.活動規則
身在不同的崗位,扮演不同的角色,我們的責任必然也是不同的。只有明確自己的責任范圍,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請幾位同學上臺表演之前排練過的小故事,心理小組交流討論主人公是如何對待自己該負的責任的。
故事一:同學A在家里從沒干過任何家務,連自己的衣服都是媽媽洗的,房間也是媽媽打掃的。
故事二:同學B和同學C關系很好,有時同學B不擅長寫作文,同學C就會代寫,而同學B也經常借數學作業給同學C抄。二人美其名曰互相幫助。
2.交流討論
師: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對待自己該負的責任的,這有什么壞處?
生:同學A沒有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打掃自己的房間和洗自己的衣服是自己應盡的責任,他卻沒有做。同學A的媽媽越俎代庖,做了超出自己責任界限的事。不利于孩子的獨立成長。同學B和同學C一方面沒有承擔自己的責任,另一方面又超出了責任的界限,做了別人該做的事。等到了考試的時候,不會的還是不會。代替他人承擔責任,反而對他人沒有幫助。
師:你覺得同學A的媽媽、同學B和同學C應該怎樣處理責任的問題?
生:父母應該給孩子成長的機會,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責任。同學B、C可以互相幫助,輔導對方的弱勢學科,但不應該代替對方寫作業。
3.教師小結
責任有一定的界限和范圍,超出界限的責任往往是對他人的不負責任。
(四)總結升華
現在給大家幾分鐘的時間,安靜地回想一下這節課的感受和收獲。
最后,希望大家能在學習和生活中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同時也不要越俎代庖,代替他人承擔責任。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你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
我的教學目標如下:
(1)了解責任的含義,了解身為學生需承擔的責任的內容。
(2)認識責任是有范圍和界限的,清楚責任界限有助于我們承擔責任。
(3)了解培養責任感過程中常會遇到阻礙,勇于和善于承擔責任,學會自我管理。
我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1)教學重點:明確自己應承擔的責任。
(2)教學難點:認識責任是有范圍和界限的,清楚責任界限有助于我們承擔責任。
2.請說一說學生責任感培養的方法和途徑?
【參考答案】
培養責任感可以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角度對當代中學生展開責任教育。
(1)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的責任心是父母責任心的折射。父母富于責任心的言談舉止會被子女模仿、認同和內化,從而對其責任感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另外,培養責任感應從小事做起,家長可以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打掃衛生,為媽媽洗腳、按摩等。
(2)在學校,發揮集體的促進作用是增強責任心的可行手段。班主任要注意良好班風、學風的建設。運用榜樣示范作用也是培養責任心的一條有效途徑。在班級中,可以發揮三種榜樣的作用:古今中外的偉人、學生中的先進分子、教師本身的示范作用。
(3)當代學生責任心的培養與社會環境的優化是息息相關的。社會是比家庭和學校更大的塑造人的熔爐,所以我們必須努力營造以盡責為榮,以不負責為恥的社會輿論氛圍,用大眾傳媒對相關行為進行褒貶。
相關推薦:
2020教師資格報名時間及入口 ※ 教師資格考試時間 ※ 教師資格考試費用